2016年,我國登記在冊的卡車達到1500萬兩,按每輛車兩個司機去推論,這么算下來就是大約有3000萬卡車司機。到了2018年6月,教育部發布統計數據,全國共有營運貨車1368萬輛,道路貨運行業從業人員超2100萬人。
而在2021年11月3日國務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汪洋發言表示:“ 2020年全行業1728萬貨車司機完成了全社會貨運量的74%和31%的周轉量,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也就是說,目前全國卡車司機群體僅剩1728萬。這個群體在短短4年期間減少了一千兩百萬人,這相當于一個杭州市的常住人口!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開卡車的人越來越少?
卡車司機數量逐年巨減的原因
一、年齡與健康問題
在司機群體中,大部分是在貨運行業的黃金時期進入市場的,這其中70年代的占多數。而卡車司機普遍存在三高、腰椎病等問題,如今四五十歲的年齡已經無法支撐高強度的司機工作,選擇改行退休的也不在少數。
二、貨運亂象問題
近些年來工廠貨源基本被物流公司壟斷,個體司機拿不到資源只能通過網絡平臺找貨。而平臺的司機貨主競相壓價,間接造成了如今的行業現狀。
還有執法不公的現象也普遍存在,貨車司機被罰款的理由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近期因為接受不了霸王罰款了結自己性命的司機又何其不可憐。
除此之外偷油、碰瓷、路霸等問題也一直存在。我想,市場混亂便是造成卡車司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高危又受氣
眾所周知,卡車體型大,負載重,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出事故,而一旦出事故后果便不堪設想。
并且在極其不穩定的作息時間還要和油耗子斗智斗勇,在與他們的“斗爭”中就有不少卡友被毆打,甚至還有因此失去生命的情況,本來自身就有一堆職業病要“照顧”了。而已經如此艱難的卡車司機在面對貨主、裝卸工的欺壓下還要說好話,要忍得了氣。大家都有難處,他們往司機身上耍脾氣,那司機又往何處撒呢。
四、道路交通管理制度
高額的車輛通行費和各類罰款、日益增多的限行規定、扣分和駕駛證降級制度,國家日益嚴格得制度確實是為了道路安全,但站在司機得角度上看確是降維打擊。
且不說駕照多難考,司機身上背負的是車貸、房貸、整個家庭,嚴格的扣罰制度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通過以上多種現象,可想而知,多數卡車司機都不愿意讓自己的下一代繼續從事這個行業,而新一代年輕人也面臨以下問題。
運輸行業會如何發展?為何散戶會消失?
運聯智庫出品的《2022中國重卡TCO分析報告》顯示,中國的運力結構不同于歐美。歐美的商流形態更為集中,前端是大制造業,末端為大零售商,可以做到大開大合。所以,其運力供應商大多為大車隊、大租賃商為主。
而這里指的大車隊,往往具有數百臺車輛的規模,車輛產權高度集中,個體司機僅位10%左右的比例。
可以說,歐美模式下,從制造端到運輸端再到銷售端形成了閉環效應,企業自運營、代運營車隊實現了利益最大化,卡車司機高度職業化、專業化。最為出名的就是來自美國的沃爾瑪超市配送,將這種運輸商業邏輯演繹的淋漓盡致。
這種情況下,幾乎談不上所謂的管理。而這里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國物流行業起步晚,另一方面則是對于當前的資方而言,把資源、資金投在交易端上的收益明顯更高,運輸環節更像是一灘渾水,難以攪和。
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國內運輸行業的很多問題。比如,散戶卡友近年來的生存模式,多為平臺接單以及熟絡的穩定貨源。其中,經營短、中、長專線的卡友手中的穩定貨源較多,而全國打游擊的卡友更加依賴于平臺。
由于沒有可靠的后臺、卡車工會以及車隊投資方支持,所以一旦遇到大幅度的運價波動以及貨源短缺,散戶卡友們除了控訴行業、貨主的不公正之外,能做的只能是“熬”過去。
所以,我們如果回看卡車行業,類似拖欠運費、貨主騙錢等一系列新聞,就不難發現它們之間擁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作為散戶司機而言,要想通過貨運行業本就不健全的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可以說比登天還難。
再加上,國內貨運行業亂象叢生,對于一份需要承擔運輸任務、并且還要保障貨物安全、車輛安全的職業而言,中國的散戶司機不像是職業司機,而更像古代的“鏢師”。通過上下層邏輯以及行業現狀,我們可以發現,散戶卡友群體的流失,似乎是中國運輸行業發展的“必選項”。這里提出一種假設。如果市場任由散戶司機進行獨立發展,那么由于存在大量不平衡的供給關系以及不平等、惡性的競爭關系,最終運價和行業公正性將會是最先受到遭殃的。這顯然不符合良性的市場競爭機制,也會影響到與運輸行業沾邊的其他行業。但是,各行各業又離不開運輸行業。所以,在資本市場和大型公司的眼中,這種狀態下的物流行業需要“被”規范,散戶司機同樣需要“被”管理,國家不管,只能資方來管。
近年來,諸如貨運平臺、司機招聘平臺等大型資方公司已經陸續入駐這一行業。除了招安散戶、穩定市場以外,還會將“難以管教、競爭能力弱”的散戶利用壓價和特殊手段趕出運輸行業。
而目前,我國的運輸行業或許就正處在這一時間節點。因為經濟需要持續發展,行業轉型成為了必然選項后,散戶獨立經營的理念和資方眼中未來的理想運輸環境背道而馳。
在本就相對缺乏監管的運輸行業,缺乏工會支持和團結思維的散戶卡友,不可能是資方的實際競爭對手。而資方培養出的車隊、公司,則逐漸擁有更透明的對外報價、更優質的車輛服務、更加科學的管理系統。
最終,散戶卡友的從業人數將會被不斷向下擠壓,行業進而逐漸蛻變為運輸公司、車隊占據主導地位的景象。
不過,從當前國內的散戶占據行業主導的運輸結構來看,這種模式轉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轉變的。而散戶也會逐漸轉向小型車隊報團取暖的模式發展,更多的變化來自于雙方的組成結構。
與職業司機相比,小車隊更靈活、自由;而與傳統散戶相比,小車隊可運營任務量上又更有競爭優勢;所以,目前我們在市場當中可以經常看到中長途運輸領域,和一些曾經全國打游擊的散戶卡友已經三五成團,展現出更強的凝聚力。
同時,這種報團取暖的小型車隊在了解貨源的情況下,能夠擁有更強的議價權。相對于單打獨斗的個體司機而言,車輛多勢必有著更強的接單能力,而在與發貨方溝通時也更能占據更多的主動權。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