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國鋼鐵流通的機遇之年。中國鋼鐵流通經營評定標準貫標委員會成立;中國鋼鐵流通產學研研究會成立;“中國鋼鐵流通e聯盟”成立;鋼鐵流通電子商務的現貨交易平臺頻頻出現;集自助出入庫、自助融資、自助交易、自助服務為一體的鋼鐵物流倉庫成功運營。
在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成立20周年之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國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大力支持,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鋼鐵流通促進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鋼鐵流通博覽會”于11月9~10日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舉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說,“如果說我們一味想中國鋼鐵產業如何做大,那確實是困難重重,不知道從何著手,空間也越來越小。但是換一個思路,思考中國鋼鐵產業如何做強,這方面充滿極大的空間,充滿極大的希望”。
蔡進認為,中國的鋼鐵行業充滿希望,特別是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是需要鋼鐵去支撐的,在服務業發展的過程中是需要很多的物流基礎條件去支撐的,也需要鋼鐵行業,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等也是需要大量的鋼鐵行業去支撐的。
據了解,為了讓鋼鐵行業更規范的發展,當日會議上,啟動了分級評定標準。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說,“最近已與銀監會合作搞了兩個標準,今天已經舉行了兩個標準的專家認證會,一個是物流服務的標準\質押服務的標準,還有一個是產品的標準。今后的發展更多是通過規范來促進,只有規范才能夠長遠可持續發展”。
整個鋼鐵行業面臨著“洗牌”。現場,各家從事鋼鐵相關的企業都在思考如何從中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出路。
分食鋼鐵流通業 (一)
鋼材加工配送作為鋼廠和鋼鐵流通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新模式,備受關注。但我國已建成的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大多以簡單的粗加工為主,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此次大會上,不少專家都指出,目前國內鋼鐵流通企業已經受到了利潤空間逐步縮小、價格波動風險逐漸加大的雙重擠壓,日子過的都很困難。如何有效地與用戶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延伸產業鏈已經被各公司所重視,而做足鋼材加工配送業務或許是出路之一。
然而,目前我國鋼材加工配送行業投資過熱、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日益明顯,業內各界呼吁相關的政策出臺對行業進行引導。
低端同質化競爭嚴重
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鋼材流通領域企業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原先單純靠銷售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如今這樣的企業已經無法過活。要想生存,眼光必須放的更長,從注重產品供應向開發下游需求轉變。
早在2005年國家鋼鐵產業政策中就提到,把“提高鋼材加工配送能力,延伸鋼鐵企業服務”作為行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近幾年來一種新型的流通服務模式開始形成,鋼材加工配送中心按照用戶所需對鋼材進行加工并及時送貨上門,旨在解決鋼廠產能與用戶需求的矛盾。
在市場大環境引導下,該行業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國內諸多大型鋼廠與流通商、外資、下游行業都紛紛“跑馬圈地”,搶先布局鋼材加工配送中心,一時間,這類中心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以寶鋼為例,在全國范圍內的加工配送中心就達30余家,而武鋼也不甘示弱,接近30家。這些中心均分布在國內重點用鋼區域,,你爭我奪,好不熱鬧。
據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統計,我國現已建成的“較為專業、合格的”鋼材加工配送中心有300多家。其中由鋼貿商合資、獨資建立的就達110家,其數量相當于鋼鐵生產企業和外資企業建立的總和,產能則超過了后兩者產能總和的4倍。
然而,鋼材加工配送中心的數量雖然激增,但是其粗放型發展積累的矛盾日益凸顯。“很多企業都還依然存在傳統老思想,一味只在乎量,以為在這個強大市場需求拉動下干什么都能賺大錢,但是那個時代已經遠去了。”專家表示。
中鋼協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呼吁,鋼鐵行業要轉變經營模式,真正實現以用戶需求為導向。
由于沒有相關政策引導,這種加工配送行業出現了無序競爭,迅速變得過剩起來,新建加工配送中心運行效率低下的問題也開始顯露出來。
中國材料流通協會的金屬加工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董志洪先生表示,目前我國在鋼材加工與配送環節上提供的服務主要還是對鋼材進行來料加工,而加工的方式均只是簡單的開平和剪切,而所謂的配送服務也只是從外面租賃了幾臺貨車。缺乏鋼材深加工,這樣難以和終端用戶的需求對接配套。因此,盲目投資現在已經廣泛存在于該行業中了。
在此次大會上,演講專家公布了一組數據引起了關注:據統計,有93.5%的鋼貿企業能夠為客戶提供流通加工服務,但都是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加工,其中剪切的比例最高,為51.2%;其次是橫切、長度切割、縱切、拉平。然而,像等離子切割,拋光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流通加工所占的比例還比較低,還不能為客戶提供技術含量較高的深加工。
與此同時,企業間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僅天津地區就集中了寶鋼、鞍鋼、五礦、中鋼、武鋼、包鋼等大型鋼廠和眾多中小民營企業,各企業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上述專家舉例說,一家上海的專門進行船用鋼板預處理加工的企業老總跟他透露,這兩年他們這類訂單出現了大幅度的減少,今年的訂單甚至只有前年的一半。專家認為,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除了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外,企業間的同質化低端競爭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高端服務薄弱
一方面是局部過剩,另一方面在用戶需求的高端領域卻存在供應不足的現象。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金屬加工與應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耀琨說,目前,在我國的鋼材流通領域,國內企業都苦苦在簡單的剪切、開平等低端環節爭搶和掙扎,而真正附加值高,能賺錢的環節大多數被跨國公司所掌握,而且供不應求,“利潤高得我們的企業覺得恐怖,而且訂單不斷,這是很令人心痛的。”
據了解,外資物流商如三井物產、韓國浦項等早在5年前即完成在我國沿海高端鋼材消費區的鋼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布局。
對此,有專家表示,與外資相比,我國目前加工配送產業發展的“技術水平、設備水平還比較低;服務方式簡單,服務領域不深,服務質量和水平不高,無法為客戶提供整體、精細化的全方位服務。”
例如,日本三井物產的無錫寶井公司,專做硅鋼。硅鋼ABD全球采購一共7萬噸,它就提供了2萬噸。外資企業“細分行業及專業化服務能力很強,但中國在這方面還不夠成熟。”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世俊說,我國在鋼材加工的高端領域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
但國內企業并未放棄努力。在高端汽車板領域,幾年來寶鋼已經初顯鋒芒。寶鋼汽車板的營銷100%都是通過加工配送中心直供。為此,寶鋼定了兩個戰略措施:凡是戰略用戶“周交貨”并實施“前期介入”,介入汽車廠商的新車型研發。如寶鋼與國內部分汽車廠商進行模具開發和試制,有效縮短了新車型的研發和投產周期。目前,我國每生產兩輛轎車就有一輛用的是寶鋼的汽車板。
鋼鐵企業不應單純提供產品,而要給客戶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目前寶鋼的一些做法,其他國內企業或流通商很少能做到。鋼鐵企業要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延伸和豐富為終端客戶的服務內容。
深加工和高效鋼材或是出路
加工配送產業越來越向縱深發展,對設備、技術、服務、資金投入的要求越來越高,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一些企業沒有找準定位,加上初級加工量不是很大,加工技術含量不高,利潤比較微薄,不排除行業出現洗牌的可能。
在此次大會上,董志洪先生為中國鋼材加工與配送中心指了一條出路:“發展深加工和高效鋼材使用是比較有效的途徑之一。”高效鋼材和鋼材深加工技術在當今發達國家也是重點開發的項目之一,由于能夠節約大量的金屬,延長鋼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
鋼材深加工,就是對一次鋼材進行在加工和多層次的綜合利用,由于它是一次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二次三次或者更深層次的產品,所以原料利用得更充分,產品品種多,使用價值升高,經濟效益特別明顯。比如把熱軋板通過加工成冷軋板,每噸平均可以提高一到兩倍,甚至兩到三倍,如果把冷軋板再進行表面處理,即表面鍍涂符合各種有機和金屬材料,使得壽命可以提高更多,最高可以長達40年,現在在美國看到上個世紀初生產的鋼材現在還在用。
而高效鋼材中的經濟斷面鋼材,冷加工鋼材,度層、土層、符層表面處理的鋼材以及金屬制品又可以是深加工鋼材,為深加工提供了原料。
因此這樣發展下,流通領域這個環節的附加值將大幅提高,而且目前在國內這方面的應用還是空白,發展空間很大。董志洪先生表示,希望國內各鋼企老總能看到這樣的機會,提前布局。
業內人士指出,發展“套餐式”服務也是另一條出路。在這個鋼鐵流通領域,包含了貿易、剪切、加工、物流等各方面的產品,將這些產品整合打包,為客戶提供一條龍解決方案的服務理念將越來越被人接受。
總之,鋼材加工與流通在發展中一定要改變目前這種低端環節惡性競爭,高端環節被外資壟斷的尷尬,要充分發展鋼材深加工與高效鋼材的使用。在整個流通環節要體現出服務為本的特質。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