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最新一期美國物流報告新鮮出口,報告結論給出了三點重要啟示:
1庫存始終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挑戰
最新的數字從微觀和宏觀兩個維度揭示了庫存管理的重要性。對企業來說,2015年,美國企業近些年享受的低庫存成本“順風車”宣告截止。受資金成本和庫存量上升的影響,美國庫存成本同比上升5.1個百分點,增幅達到7.4%(庫存成本指標的計算方法是用企業庫存價值乘以資金平均成本)。
管理庫存成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挑戰。對美國經濟來說,庫存歷來都是美國經濟的“睛雨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兆,就是批發環節的庫存向上擊穿零售環節的庫存。2015年美國商業庫存價值達總額到了2.51億美元,遠遠超過了庫存總額已經遠遠超過了2009年1.93萬億美元的水平,但庫存增長速度放緩,說明美國經濟已經進入了“庫存休整期”,是否進入新的滯脹周期,還有待觀察。
因此,對企業來說要,將庫存管理提高重要日程;對國家來說,要加強對庫存指標對統計監測,及早預警。
2物流收入結構分化反應了消費結構帶來的變革
受電子商務交易量的迅速增長的影響,2015年美國零擔和快遞包裹運輸分別增長了7%和8%,而依賴能源和大宗物資的生產物流的鐵路和管道運輸則大幅度下降。
受煤炭需求量驟減的影響,鐵路運輸收入下降了12%,而管道運輸收入受到原油價格下降的影響,減少了11.8%。
因此,不同運輸方式收入結構變化成為未來長期變革的晴雨表。
消費習慣的顯著改變,將對美國運輸成本結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較比于傳統產業發展對能源的依賴,消費領域的增加給時效性物流帶來更多機會;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給航空和快遞業帶來了巨量的增長空間。與此同時,訂單的碎片化對物流業的規模經濟帶來巨大挑戰。
發展共同配送、分享物流成為必然出路。不論美國還是中國,消費結構變化對物流收入結構的影響將是長期趨勢,值得關注。
3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被顯著低估
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重要的指標,也稱為經濟的物流指數。2015年,美國維持商業物流系統的總成本為1.4萬億美元,這相當于美國GDP(大于17萬億美元)的7.85%。作為歷次物流年報的重要指標,2015年美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僅比上一年的數低了6個基點,這表示整個美國商業物流系統的運行效率僅僅比上一年好一點點。
20世紀80年代初,運輸行業解除管制的影響還遠遠未發揮作用的時候,美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約為15%。在這35年期間,美國運輸和物流行業效率的大幅提升,對美國經濟成功的貢獻顯然是被明顯低估了。35年降低了大約50%,相對于2015年中國16%的物流成本;相當于美國35年前的水平;相當于美國現在8%左右的物流成本水平。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因此,重視物流整體效率,是提高我國經濟總體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不能因為物流業自身的附加值低、占地多而忽略物流多長期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