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2016年全國本地生活物流峰會上,圓通速遞CEO相峰以《當產地直達遇到本地生活》為主題進行演講,首次披露了圓通進入生鮮電商是為啥?以下為演講實錄。
1、服務本地生活的挑戰
①食品是快遞消費大項:中國快遞業發展至今,已成為服務業和物流業的一大亮點。
去年,全國快遞包裹量達到200多億件;而今,快遞包裹量每天都會達到8千多萬件。從發展趨勢看,到2020年,中國日均包裹量將達到2億件。
如果按照中國擁有4.3億家庭來計算,這相當于每個家庭每隔一天就會收到一個包裹。
如果按照品類來區分,食品將占到市場消費的主流。未來,生鮮食品網購將給物流行業發展帶來巨大商機。但這對于傳統快遞企業來說,卻也是一個挑戰。
②同城快遞大于異地:從目前現狀來看,2015年我國快遞行業的增長率是47.1%。其中,異地快遞的增長率是48%,同城快遞的增長率是51.8%,同城快遞的規模大于異地快遞。
③同城生鮮配送四趨勢:談及同城快遞,尤其是以生鮮為主的同城配送,其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有四點:
一是:人均消費,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漸提升,生活水平提高;
二是:移動互聯技術提升,移動支付、云計算等技術升級應用;
三是:創業企業涌現,由資本市場支持,國內充足的人力資源;
四是:生鮮電商發展迎合這一消費趨勢,滿足人們的訴求。
④快遞企業面臨的挑戰:對于快遞企業來說,生鮮電商的發展無疑對傳統快遞企業的運營模式提出了挑戰。
第一個挑戰就是對網絡結構形成的挑戰;其次還有冷鏈的能力和標準、包裝的能力等等。具體來說:
一是終端,快遞企業終端冷藏保溫設備配置率比較低;
二是轉運,轉運環節未實現生鮮冷鏈專用通道,與普通件混裝現象十分普遍;
三是倉儲環節,生鮮食品的冷藏恒溫倉儲數量較少;
四是包裝,包裝不規范,未使用食品綠色包裝材料的現象普遍存在。
⑤加盟式快遞的空間:對于加盟制快遞企業來說,標準化是提供生鮮服務的關鍵。
目前,國內主流的快遞企業都是采用“直營+加盟”相結合的運營模式,這是中國式快遞的核心競爭優勢。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由加盟制帶來的服務標準化問題,尤其對于生鮮物流,其服務品質要求非常高。我們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是快遞企業經營模式所面臨的特殊挑戰。
未來,快遞企業能否以標準化為抓手,提升服務能力,不僅是針對生鮮物流,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眾所周知,快遞企業在生鮮配送方面具有兩種不同的模式:
一是本地倉儲配送模式;
二是產地直發模式。
2、圓通在生鮮電商的初探
對于生鮮配送,圓通采用的是產地直發、倉儲配送并行發展,其配送發力點有三個:
1、同城網——同城網絡強化限時配送。圓通具有全國網絡體系,其服務網點覆蓋到中國的每個角落,所以,從產地到包裝、分揀、運輸等,可以保證直接將生鮮食品送到消費者手里。
現如今,本地生鮮配送正在快速發展。當網購生鮮時,消費者只能有兩種選擇:
一是:選擇產地直達到家門口;
二是:選擇本地配送。
兩種模式各有所長,同時也是互補的關系,只有協同發展,共同整合資源,才能放大價值。
為了應對市場的需求,目前,圓通在現有的全國性網絡布局中著重發力,開發出了鮮果優派產品。
當消費者下單后,鮮果優派將會根據鮮果的特性,提供特殊的服務解決方案;從包裝開始,一直到攬收、轉運、派送,都能保證時效優先。
自今年推出鮮果優派產品以后,其效果還是不錯的。
2、運營終端保鮮配置:社區“最后一百米”保鮮冷藏設施配置;強化生鮮快件操作規則。
除了在全國性網絡布局之外,其實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就是本地生活物流的供應鏈末端。
從本地生活物流的發展狀況來看,除了技術因素、消費因素以外,其實還有一個獨具特色的地方,那就是我國相對富裕的勞動力。
未來,隨著勞動力的緊缺,城市配送人員將會明顯不足,本地生活物流該如何持續發展?
針對這一趨勢,圓通在今年5月份推出了“大眾創業、天下加盟”方案,把直營和加盟的網絡布局向供應鏈末端延伸。
通過開發IT方案、運營方案和形象標識,邀請社區便利店、物業公司等加入到圓通的網絡布局中來,以此形成社會化綜合物流平臺。
該平臺可以提升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同時也對其他合作伙伴開放,共同整合資源,一起放大價值。
3、冷鏈倉儲干線提升:現有常溫倉儲升級,根據業務需求升級冷鏈倉儲;主要城市干線冷藏車配置;全貨機機隊規模提升,提升航空運力。
事實上,對于快遞企業或物流企業來說,其供應鏈上下游之間是最需要協同的。如果不協同將會發生什么?業務和消費者會流失!
未來,圓通將對現有的常溫倉儲和快遞進行升級,以增加冷鏈能力,并在城市之間增加了冷藏車配送,以及布局更多航線和站點,以提升生鮮運送的時效。
圓通還將進一步強化同城網絡布局,實現限時配送服務。這一過程中,圓通期待與大家的合作。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傳統快遞企業已經看到了本地生活物流的商機,尤其是以生鮮為主的發展模式,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行業短板。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希望整個快遞行業,無論是上游企業,還是下游企業,都能真正協同起來,共同促進中國物流,尤其是本地生活物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