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知的消息,"尚界"大概率是上汽版的"HI模式+"項目,基于飛凡F7改款車型,但配置全面華為化:智能駕駛:ADS 2.0,算力平臺換裝華為MDC810;智能座艙:鴻蒙4.0系統,搭載華為AR-HUD;三電系統:DriveONE 800V碳化硅平臺等等。
尚界一旦落地,意味華為攻陷了汽車業重要一座堡壘,此前死扛"全棧自研"的比亞迪、長城,現在面臨艱難抉擇:是繼續燒錢死磕,還是躺平加入鴻蒙生態?摩根士丹利測算,若主流車企全部接入華為方案,中國汽車業每年將少燒1200億研發費,但代價是交出行業定義權。
海外市場,華為正把鴻蒙智行模式復制到俄羅斯、中東,當地車企排隊求合作,技術輸出比賣車更好玩——當全球車企都在用中國智能標準,德日美巨頭都將成為過去式。
2025年的上汽集團,聯合華為,實現了面向智能時代的自我煥新,不僅注冊了尚界,就在合資品牌中,華為智能也滲透其中,比如上汽大眾宣布新車將搭載華為ADS 2.0。
不僅如此,上汽內部在推進“大乘用車”重組時,還引入了華為IPD(集成產品開發)體系,優化研發流程與市場響應速度,據悉已有40余位華為技術人員進駐上汽,推動技術融合與項目落地。
然而,對于華為來說,按流出的鴻蒙智行戰略路線圖顯示,其終極目標是搭建汽車界的"安卓聯盟"——用HarmonyOS車機+ADS智駕+DriveONE電驅組成技術鐵三角,把車企變成硬件代工廠。
當然,上汽的合作對象,不止華為,智己汽車94億元B輪融資劍指數字底盤國際標準,北理工合作聚焦L5級無人駕駛底層算法,這一系列動作,正將上汽從產品制造商推向生態主導者。
相比以封閉生態筑墻、以垂直整合控盤的霸道做法,上汽選擇了一條更具開放性的道路。通過技術授權(如DMH混動向合資輸出)、標準共建(如零束銀河架構開源)、資本紐帶(如智己引入戰投),聯合阿里、張江高科一起打造的高端電動品牌智己汽車,將供應商、合作伙伴乃至競爭對手轉化為生態盟友。
上汽的“全棧自主+生態開放”模式,或許為中國車企探索出了一條獨特路徑,這正是中國汽車工業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能力輸出的關鍵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