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環境下,覆蓋中國的物流網絡正悄然發生著深刻變化。這些扎根于土地的“根脈”,從點到線,從廣到深,正有力地向各領域延伸觸角,為人們的消費生活、經濟的復蘇源源不斷地輸送“養料”。
“當以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時,這個供應鏈就比較單一和脆弱?!?/p>
“由于租金和租期的局限,物流企業不敢放手做,更不敢投放流水線,很難實現‘快遞+電商+倉儲+鄉村物流’模式,希望獲得政策支持?!?/p>
智能實戰
若是將2019年視為智能設備和5G技術萌發、試水的一年,那2020年便是規模落地和實戰的一年。
在武漢疫情嚴重時期,京東物流的無人車已連續107天穿梭在青山區的街道,往返行駛總里程超過6800公里,共為醫院運送包裹約1.3萬件。智能化設備實戰的按鈕被按下。
自此開始,美團、餓了么、盒馬、菜鳥紛紛在部分城市的小區、高校布局智能取餐柜、快遞無人車等產品,既能滿足消費者對無接觸服務的渴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從業者在配送環節的壓力。與過往不同的是,在2020年,這些無接觸設備已經不再局限于“黑科技”“高大上”的角色,而是成為城市智能化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為人們的消費生活增添一份安全感和信任感。
但人們意識到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卻是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收費。今年5月,豐巢推出超過12小時收取0.5元的制度,將快遞柜行業首次推向輿論的聚光燈下。
與此同時,行業經營困難,末端派送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也浮出水面。從公眾激烈探討,業內人士各抒己見,到企業拿出解決方案,政府相關部門提出聲明和政策,以快遞柜為代表的末端智能設備,正在成為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陪伴者。
若是從末端市場沿著物流網絡向上延伸,線與線匯集的焦點——分布在各個城市的倉群、轉運中心,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其中每年的“雙11”便是最為典型的觀察窗口。
能經受住一天上億件的包裹流轉,智能分揀設備功不可沒。
打通城鄉
智能物流設施的加持正在拉動著商流在全國的循環。從城市到鄉村,從鋼筋水泥到阡陌交通,工業品與農產品搭乘著物流的“羽翼”實現著難以計數的交互。和城市相比,農村在寄件品類上更傾向于農產品,而這也是當地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在今年,為了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農戶損失,物流企業轉變為大自然的搬運工,幫助將滯留在田間地頭的農產品順利出村。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今年一季度,即使受到了疫情影響,農村地區收投的快件量依然超過了30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過2000億元。
然而,快遞服務成本偏高、網點村級覆蓋率偏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仍然是當前農村消費者取件難、取件貴的痛點,城市與農村物流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現象仍然突出。
公開數據顯示,全行業擁有各類營業網點31.9萬處,農村共10.5萬處。其中,快遞服務營業網點21萬處,而設在農村的網點有6.5萬處。
不僅如此,在扎根于鄉鎮的物流人士看來,由于租金和租期的局限,物流企業不敢放手去做,更不敢投放流水線等設備,很難實現“快遞+電商+倉儲+鄉村物流”的模式,希望能在企業用地、網點建設方面獲得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今年,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力爭用三年時間推動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同時,鼓勵快遞企業在農村自設網點、快遞企業抱團共建網點、快遞企業與郵政企業、快遞企業與農村客運班車客運站合作等方式進村,從而構建形成一個共建共生的農村快遞物流生態圈。
事實上,從當前電商在縣域農村地區的布局來看,農村電商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受限于農產品自身的特點,冷鏈物流環節多、運輸成本高、貨物標準不統一,以及電商在農產品領域滲透率低等因素影響,物流企業要想實現農產品上行,還有諸多“大山”要跨越。
有業內人士認為,物流企業若是能在農村布局制定長遠規劃,把握政策機遇順勢發展,為農產品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便能在這個廣袤領域占領先機,形成同行難以在短期超越的優勢。
供應鏈延伸
除了向農村伸長觸角,物流企業還正向細分產業供應鏈進行上下游延伸,提供更多專業化的解決方案,從而增強抗風險的能力。
在長春一汽富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富晟”)的倉庫,每天共有8萬多種汽車零部件通過中通發往全國1500多個4S店。據介紹,一汽富晟是一汽集團的零部件配套供應商,業務主要以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及汽車備件倉儲物流業為主。
在制造商和物流商的合作中,后者將服務鏈延伸至倉儲、包裝、配送運輸和末端配送等。富晟中通項目運營總監徐鋒強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實際上與產業融合十分考驗企業的服務能力。
由于汽車零部件多,因此需要對各類目進行定制化區隔,而末端配送則要求企業對末端網點的派送質量有一定的掌控力,從而整體減少貨物破損的概率。
中國物流學會兼職副會長、天津德利得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惲綿認為,過去,物流企業跟著客戶走,客戶要降低成本、布局全國網絡、供應鏈一體化,物流企業就會相繼完成,但現在看來,物流企業在疫情中發揮了比客戶預期中更大的作用。
“從客戶角度來看,疫情供應鏈風險很大,降本增效是客戶做供應鏈的基本策略,所以物流企業會想盡一切辦法擴大規模、降低成本。
大家發現,當以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時,這個供應鏈就比較單一和脆弱,一旦某個供應商的某個園區被封閉,客戶的生產甚至無法進行,”惲綿對北京商報記者說道,“客戶會認為,未來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需求會從低成本、效率化向柔性化、高安全發展。
因此,物流企業將擁有更多發揮空間,開始進入供應鏈優化和策略中,和客服共同研究業務?!?/p>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