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4萬步,高峰時期每個人手持訂單拉著拖車來回折返跑,這就是傳統物流業給我們的印象。面對新時代的種種挑戰,“小米加步槍”的傳統裝備已不能滿足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在如今的新物流時代,如何從一個粗放、擴張型的初級物流運作模式過渡到一個實施精細化操作、對客戶需求反應靈敏高效的物流運作模式已被提上日程。長期以來飽受安全、成本、管理等痛點困擾的“汗水物流”正努力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傳統模式向智能物流升級,物流黑科技的賦能應用正在行業內實現“萬物生長”。
4月12日,滴滴出行宣布與武漢大學達成協議,雙方擬在自動駕駛、汽車創新研發、智能出行人工智能等項目科研、課程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近日,北京曠視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與三菱電機簽署項目合作協議,將打通曠視以AI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物流產品和解決方案。
智慧物流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的重要助力,其中物流科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科技正在激活著物流新動能。
轉型全方位展開
傳輸帶上,包裹川流不息,經過機器快速掃碼,按地址分送到不同“路口”,滑入收集袋里,再走向千家萬戶。
這是筆者日前在一家快遞分揀中心看到的一幕。
“這不是一條普通的傳送帶,而是一套自動分揀設備,裝備有自主研發的圖像型全向大視野高景深自動掃碼系統。系統在讀取條碼信息后,從數據庫可以獲得每個包裹的地址信息,從而實現自動分揀。”這套自動分揀設備的研發者、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李功燕介紹,“我們應用圖像處理、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等技術,將‘汗水物流’轉變為‘智慧物流’。”
近年來,物流快遞產業呈規模爆炸式增長趨勢。統計顯示,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對世界增長貢獻率超過50%,成為世界物流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來自中國郵政的數據顯示,一家中等城市的快遞企業分撥中心分揀工人近600人,每人每小時的快件處理能力約為1200件。若采用自動化分揀設備,可以節省人力超過60%。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2016-2019年我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2019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5000億元,同比增長23.1%,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我國智慧物流行業已由早期競爭格局相對分散的狀態逐步走向專業化和規模化的格局。以順豐為例,就正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天網+地網+信息網”三網合一的綜合性物流服務網絡,其物流科技涉及數據生態、智慧辦公、智慧物流地圖、AI智慧決策、自動化及智能穿戴設備、數字化倉儲及標桿倉、物流無人機、智慧包裝等多方面。
智能化入場正酣
京東無人配送車第一次出現在武漢第九醫院,它的任務是配送醫療物資。
物流行業傳統降本增效的方式已行至盡頭,如今智能化設備已經被各大物流企業運用在倉儲、運輸、配送等領域。如菜鳥開發倉內機器人,蘇寧大力發展無人倉,京東物流研發智能物流設備——配送機器人4.0和室內移動通用平臺。
據介紹,目前倉儲機器人行業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0億美元左右,中國第一、美國第二,兩者占據了全球八成的市場容量,在中國智慧物流市場高速增長的大環境下,中國倉儲機器人市場有望領先。
原鐵道部副部長、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胡亞東曾表示,“當前,我國物流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技術持續涌現,尤其是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慧物流特點已經顯現。”
隨著近些年工業互聯網、云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慧物流也呈現出愈加迅速的發展軌跡。多方已入場。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13日,市場上標簽為“智慧物流”的相關企業高達1212家。
自動駕駛備受期待
物流行業在新時代面臨的諸多挑戰中,物流硬件設備的智能化絕不能因為成本等原因而忽略,因為它不是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長期以來,貨車司機這一職業與“高危”一詞緊密聯系在一起。公安部數據顯示,我國貨運車輛事故歸因中,37%來自激進駕駛、疲勞駕駛等司機因素,平均每年單車單次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為7萬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4.9萬億元,其中運輸費用占比52%。作為公路貨運大國,中國公路貨運量占全社會貨運量比例長期在75%以上。億歐智庫測算,2021年中國公路貨運市場規模將達5.85萬億元。
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或將成為改變這一職業高危屬性的關鍵。
為防止司機疲勞駕駛帶來事故隱患,當前長途干線物流通常為“雙駕”甚至“三駕”模式。L3級自動駕駛的應用,可有效降低貨車司機的駕駛強度,讓司機從“駕駛員”轉變為“監督員”,變“雙駕”、“三駕”為“單駕”模式,而L4級自動駕駛可實現完全無人化,實現人力成本的大幅下降。此外,自動駕駛技術通過優化駕駛策略與駕駛行為,可實現媲美甚至強于優秀司機的節油效果,實現近15%的油耗節省。
根據億歐智庫測算,L3級自動駕駛柴油重卡可比普通柴油重卡降低9.3%的單位周轉量TCO,而L4級自動駕駛柴油重卡可降低15.35%的單位周轉量TCO。由此可見,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可為物流車隊帶來9.3%-15.35%的可觀利潤空間,這也讓干線物流市場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變得更加強烈。
自動駕駛干線物流賽道從未像今天一樣火熱。僅在剛剛過去的三月,頭部企業新品發布、簽署合作、IPO申請、完成新一輪融資等消息接連不斷。其中,3月24日,圖森未來在美提交IPO申請書,智加科技則在3月最后一天宣布完成總計4.2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Robotaxi頭部玩家小馬智行也在同一天公布自動駕駛卡車品牌“小馬智卡”,全速推進乘用、商用兩大核心業務。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自動駕駛技術從無法判斷前景到現在開始逐步清晰,再到今天,我們已經開始能夠丈量到夢想實現的距離。”小馬智行副總裁張寧表示。
(本文綜合自新華網、億歐網、中國科學報、創業邦等媒體報道)
文中插圖來源于網絡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