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通脈”靠什么?靠交通,靠貨運。近期,徐州發布了《徐州市“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將交通樞紐優勢轉化為貨運物流發展優勢,建設成為“一帶一路”重要貨運物流節點城市、全國重要的綜合貨運物流樞紐城市、淮海經濟區物流中心城市,到2025年形成樞紐引領、集約高效、融合聯動、智慧綠色的貨運物流體系,物流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2%。
“11188N”總體布局
“十四五”期間,徐州市將按照“系統布局、整合提升、產業融合”原則,構建“11188N”的貨運物流總體布局,即:
“一核”:以淮海國際陸港建設為核心,堅持“陸港引領、產城聯動”,重點建設鐵路貨運中心、鐵水聯運中心兩個核心片區,聯動保稅港、航空港、郵港,構建鐵、公、海、水、空多式聯運陸港運輸體系,打造成為淮海經濟區國際中轉樞紐港。
“一環”:城市物流發展環,圍繞徐州五環路等構成環城區交通物流通道,原則上大型物流園區布局在城市物流發展環以外,城區內布局配送中心,以環串聯城區物流園區,形成干支銜接物流網絡,降低貨物運輸對城市影響。
“一帶”:內河港物流發展帶,圍繞建設“億噸大港”,依托金山橋作業區、雙樓作業區、沛縣豐樂作業區、邳州作業區、新沂作業區等,整合運河沿線港口物流資源,大力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海河聯運、鐵水聯運等,全面提升徐州港口物流、多式聯運發展水平。
八大綜合型物流園區:陸港鐵路物流園、順堤河綜合物流園、雙樓物流園、空港物流園、大許高鐵物流園、東南商貿物流園、新沂綜合物流園、邳州港口物流園。
八大專業型物流園區:經開區保稅物流園、雨潤農產品物流園、沛縣物流園、睢寧電商物流園、豐縣物流園、豐樹物流園、東升農副產品直供中心、淮海郵件集散中心。
N個配送中心:根據生產生活需求、人口密度、配送距離等,在每個板塊的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等片區,規劃布局若干個配送中心,銜接物流園區與末端網點,共同形成覆蓋城鄉的物流網絡。
“一二三四”推進實施
“十四五”期間,徐州市將重點圍繞“一個網絡、兩類樞紐、三個高地、四大體系”,推進徐州現代物流業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地發展,提升徐州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水平。
一個網絡:構建一個支撐雙循環的物流網絡,加強西向陸路開放和東向出海物流通道建設,形成“通道+樞紐(園區)+網絡”運行體系,在更大范圍促進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
兩類樞紐:線下物流實體樞紐以徐州淮海國際陸港建設為核心,推進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生產服務型和港口型省級物流樞紐建設,鞏固和提升徐州綜合物流樞紐城市地位;智慧物流信息樞紐搶占數字物流發展戰略制高點,培育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將徐州打造成資源匯聚的物流信息樞紐。
三個高地:鐵路物流開放高地,打造區域性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全省中歐(亞)班列匯集點,加快推進高鐵物流樞紐建設,完善鐵路一類口岸功能;商貿物流發展高地,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區域性物資集散中心和分撥分銷中心建設,面向徐州都市圈和淮海城市群的居民消費提供高品質物流服務;樞紐經濟創新高地,構建以新經濟、智能制造、高端服務為引領的現代化樞紐經濟體系,為全國樞紐經濟發展提供有益經驗和成功范式。
四大體系:多式聯運體系,加快構筑公鐵聯運、公鐵水聯運、河江海聯運、空陸聯運、海陸聯運五大多式聯運體系;供應鏈物流體系,依托“6+4”先進制造業,構建高度協同、響應快速、安全穩定、智慧高效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國際物流體系,拓展加密“徐州號”中歐班列,構建雙向開放、內暢外聯、功能完善的國際物流體系;民生物流體系,進一步提升快遞物流、冷鏈物流、跨境電商、農村物流等民生物流品質化、便利化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大力實施八大工程
“十四五”期間,徐州市將大力實施八大工程,努力實現物流服務效率和品質明顯提升、現代物流發展基礎持續完善、雙循環物流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的發展目標。
物流樞紐經濟工程:到2025年,全市資源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經濟發展模式基本形成,初步建成東西雙向開放的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基本形成四大樞紐經濟區——陸港樞紐經濟區、內河港樞紐經濟區、空港樞紐經濟區、高鐵樞紐經濟區。
園區集聚升級工程:到2025年,基本建成干支銜接緊、覆蓋范圍廣、運作效率高的“8+8”物流園區,園區運行效率顯著提升,資源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物流業制造業融合工程: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農業、商貿業等互動融合發展,到2025年培育20家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示范載體和標桿企業。
多式聯運推進工程:到2025年,基本建成徐州億噸大港,具備多式聯運功能的內河港口作業區數量達到6個,新增鐵路專用線50公里,集裝箱多式聯運貨運量年均增長10%。
智慧物流創新工程:到2025年,智慧物流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智慧物流城市試點建設任務全面完成,促進試點企業物流成本降低20%。
冷鏈物流提升工程:到2025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形成一批冷鏈物流基地,建成一家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內外循環暢通工程:2025年,中歐班列重箱率達98%,國內鐵路班列達到300列/年,高速公路里程達600公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里程達1600公里,高速鐵路網里程接近350公里。
物流主體培育工程:到2025年,培育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物流企業5家、50億元以上物流企業7家、10億元以上物流企業20家。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