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良決定將今年天貓雙11的備戰提前。
“618一結束,我們就開始啟動天貓雙11的備戰了。”原創設計師包品牌古良吉吉表示,7月份定下新品,8月給工廠下雙11的訂單,緊接著在七夕等節點驗證新品的銷售力,然后制定雙11詳細的營銷計劃,進程可謂排布得緊鑼密鼓。
尤其是在疫情和限電等外部環境的影響下,今年的雙11顯得更加緊張,但這并不妨礙品牌商家們參與雙11的信心和熱度,億歐智庫《2021雙11電商洞察報告》顯示,新品牌對GMV增長預期信心較大,GMV預期增長150%的品牌商家達到了67%。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已經不再把GMV當作唯一的雙11目標,尤其是在流量成本水漲船高的今天,獲得確定性的利潤和向平臺要ROI,才是他們為自己設立的新KPI。
59.6%的商家多平臺布局雙11
據億歐智庫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多平臺經營商家的占比達到59.6%,其中兩平臺經營商家占比為36%,而三平臺商家經營占比也達到了22%。
如今,電商平臺已經成為新品牌的重要誕生場,基于對新消費趨勢的敏銳把握,年輕消費者的了解,加之線上“一店賣全國”的優勢,讓新品牌找到了更快的成功之路。
我們調查發現,涌現的新品牌不再迷信“傳統的廣告轟炸+渠道吃透”模式,他們通過與消費者互動,建立起品牌口碑,最終形成轉化,成為了新品牌的選擇。
這也造就這幾年的雙11,不再是最開始的“貓狗大戰”,抖音、拼多多、快手、小紅書等多個平臺以各種姿勢紛紛入局,電商行業競爭格局也在慢慢被重塑。
新品牌雙11布陣
天貓、京東、抖音各不相同
“盡管布局了抖音和小紅書,私域流量也做得不錯”,母嬰品牌幼嵐的首席增長官告訴億歐智庫,他們依然將新品首發放在天貓官方旗艦店。
“本身從生意體量上來講,80%以上的銷售額是在天貓上。另外在渠道規劃上,對我們來說,天貓屬于‘官網’定位。”幼嵐解釋道。
億歐智庫調研發現,對商家來說,雖然平臺多了,但商家對不同的平臺定位卻都不盡相同。
天貓作為主要的成交轉化場所,是承接站外流量以及獲得利潤的主要陣地,承擔了商家最多的預算投入,并且增長強勁。抖音則是品牌在雙11前期拉新、種草、引流至其他平臺成交的主要選擇。而京東則是滿足消費者的即時性消費為主,拼多多則成為很多商家尾貨銷售的主要平臺。
在億歐智庫訪談的8家新品牌中,諸如永璞咖啡、moody、7or9、小鹿藍藍等,天貓都承擔起了他們的主要生意大盤,雖然他們在今年進行了多平臺布局,但天貓始終占50%以上的份額。
摒棄唯GMV論
尋求“利潤”的長期增長
“我們今年雙11不會流血沖GMV。”PMPM聯合創始人郭文慈對億歐智庫表示,新品牌的爆發力來自于平時的運營,在大促節點會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
當流量成本水漲船高,投資回歸理性,新品牌不能再以“買流量換GMV”后,追求利潤的長期增長,向平臺要ROI,成為商家的“新KPI”。
“從長時間線來看,無論從轉化率的精準上,還是從讓商家能夠保持長時間的穩定經營上來看,天貓目前仍然是最佳選擇。”7or9創始人鄧娟告訴億歐智庫。而追求長久經營,才是品牌的正確方向。
而投資人黃海則認為,新消費投資在2019、2020年達到一個高潮,今年有所回調,是“回歸理性”的過程,因此眾多商家也回歸理想,畢竟長期的利潤增長才是讓商家“成功活下來,進而活得好”的關鍵。
據億歐智庫調研顯示,天貓依然給到商家在生意增長,品牌成長等方面,提供了最強的信心,其次是拼多多和京東位于第二梯隊。
分析背后的原因,是天貓在經歷多年的經營后,無論從潛在用戶挖掘、新用戶拉新、老用戶復購、會員用戶運營等方面,都擁有著明顯優勢,而更多的優質消費者又進一步吸引商家入駐,形成了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尾聲
無論是老牌電商平臺,還是短視頻攜流量入場,電商已然成為互聯網公司標配。實際上,商家多平臺經營,多渠道經營是趨勢已成為常態。
隨著電商紅利消逝,電商平臺的衡量價值已經從單一的GMV增長,變成了如何幫助商家實現利潤的長期增長,而商家需要思考的是,錨定自己生意經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電商平臺),通過日銷、月銷、大促等不同時間段,精細化經營好自己的用戶,粉絲,會員。
市場是最真實的溫度計,對于商家而言,今年雙11的銷售額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多平臺經營背后對各電商平臺價值的確認等等,將是這屆雙11,商家所最看重的。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