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9時許,我國快遞業的第1000億件快件順利抵達目的地西安市。
這第1000億快件怎么算出來的?每一件快遞的行動軌跡如何?記者了解到,國家郵政局有一個專盯快件的“最強大腦”——全國快遞大數據平臺,它可以為每一件快件保駕護航。
| 01
“最強大腦”算出第1000億件快件
記者在全國快遞大數據平臺看到,屏幕左側實時滾動著攬收總量、投遞總量、實名總量、面單總量等數據信息,每一組數據都在急速更新。工組人員告訴記者,這第1000億件快件正是通過這個“最強大腦”計算出來的。
專盯快件的“最強大腦”——全國快遞大數據平臺。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主任王豐說,如今,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每天有3億多快件在全國各地穿梭,這些快件都在快遞大數據平臺的實時監測中。從第1000億件快件誕生起,其打包、裝車、分揀、轉運等就處在各項科學嚴密的保障中。
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數據管理處副處長許良鋒介紹,這個“最強大腦”可以實時監測全行業實時運行情況,規模覆蓋率超過95%以上,每天處理的數據量規模超過40億條,基本實現了全國快件全生命周期的實時監管。
| 02
“果蔬地圖”幫助農產品出村
快遞大數據平臺有張“果蔬地圖”,海南的火龍果、四川的橙子、新疆的葡萄……每一種農產品在地圖上都有顯示。
許良鋒解釋說,快遞聯系著千家萬戶,大數據平臺通過總結跟蹤大數據規律,結合行業特點,繪制了快遞服務農特產品的上行地圖、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的包裹地圖和郵快件上下行的發展軌跡等。
未來,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還將針對各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地圖,繼續繪制顆粒度更為細致的農特包裹地圖,一次推動解決快遞進村的數據協同堵點。
從結構上來看,平臺監測數據顯示,現在全網每天有1億件包裹發往農村,因此快遞業承載著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鄉的任務。所以通過“果蔬地圖”,郵政部門可以協調快遞企業更好地進鄉、入村,讓村民的農產品更便捷地抵達全國各地市民的餐桌。
| 03
實時監測快遞運行情況、及時紓解問題
除了具備服務功能,快遞大數據平臺還肩負著實時監管的任務。每年“雙11”,國家郵政局都會發布快件攬投高峰日期等預測,以保證快件錯峰發貨、均衡推進。在這些預測的背后,大數據平臺承擔了數據智囊團的作用。
許良鋒告訴記者,平臺可以監測到全網運行的狀況,也能實現局部數據監測。“前期我們主要監測以發件為主的東部地區,后期主要監測以派件為主的中西部區域。一旦某個節點出現問題,可以及時紓解。具體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快件積壓量是多少、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解決,因為有大數據監測,我們已經能夠做到心中有數。”
此外,針對一線快遞小哥,快遞大數據平臺也能提供相應的服務。舉例來說,新冠疫情自2020年發生以來,大數據平臺緊急上線了全行業的戰疫速遞模塊,可以及時動態地對全網上崗快遞小哥的體溫、口罩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兩個小時左右就能通達全網。大數據平臺還聯合中國氣象局,向快遞小哥發送精準的天氣異常信息、在部分區域試點安全常識教育培訓、發放保險等。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