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快言慢說
編輯 |快言慢說
圖片來源 | 網絡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人們心目中,社區團購是不是走到這一地步了呢?
曾經,社區團購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今天,社區團購潮水退出,留下了一地雞毛,不論是老三團,還是新三團,以及其它玩家,都在縮減甚至關停其業務,社區團購真的沒有前途了嗎?在此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高光時期的背后邏輯
社區團購,曾經被追捧為風口,如今被看做是泡沫。社區團購走紅既是偶然所致,又是必然所向。無論如何,曾經經歷過高光時期,其背后自然有其邏輯性。
興起于2013年的社區團購,在2020年進入它的高光時期。倍受資本追捧,短短一年時間,社區團購賽道融資達500億元的資金體量,知名VC——紅杉資本、IDG資本、GGV紀源資本、真格基金等,都沒缺席。
不僅如此,互聯網巨頭也都加入到投資大軍中,阿里先后參與十薈團的四輪融資,而興盛優選,則獲得騰訊多次下注。就是這樣,網絡巨頭們還嫌不過癮,2020年下半年網絡巨頭相繼親自入場。
6月,滴滴推出橙心優選;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上線;9月,阿里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11月份,京東成立京東優選,隨后,京喜拼拼加入角逐。
帶著最強大的團隊和最多的錢,巨頭們志在必得。京東劉強東親自下場掛帥;滴滴創始人程宣布:橙心優選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第一名;美團的王興則強調,美團優選是最重點的投資領域。
成績似乎也驕人:美團優選3個月內進入20個省份;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半年擴張近300城;橙心優選開城速度翻倍增長。
《人民日報》發文: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其實,互聯網巨頭看到的不是白菜,水果,而是其背后龐大的潛在用戶以及海量的消費需求數據。
社區團購具有高頻+剛需的屬性,對于巨頭而言,社區團購會成為他們布局社區生態其中的一枚重要棋子,或者說是高頻流量窗口,打入下沉市場的利器。
通過這塊高頻、剛需、下沉的業務,為主營業務注入新的增長動力,才是巨頭們更關心的問題。社區團購能夠透過社交網絡私域流量,通過開辟新的消費場景,從地域和人群兩個維度迅速導入大批新用戶,增加流量。
社區團購吸引來的大部分是新用戶,尤其是靠雞蛋、醬油補貼來的大爺大媽們,都是過去他們未曾觸達的人群,高頻剛需的流量,為原本業務帶來拉新和轉化。
并且,買菜是社區團購的一小部分。社區團購的表象是菜市場,但這只是表象,其背后是社區電商,美團有美團買菜和美團優選兩個不同的APP就是明證,從生鮮和食品這兩個大SKU品類先下手,完全是因為其高頻。
另外,每一個巨頭進入社區團購,除了流量的渴望,還有自己的小算盤:美團優選為美團提供進軍實體電商業務和消費零售行業的機會;多多賣菜受益于拼多多固有的團購模式,發展社區團購成為電商本地化的必然結果,二三四線城市才是拼多多的流量池,如果不做社區團購,它將喪失下沉市場的優勢。因此,社區團購是各路資本“必爭之地”。
二、潮水退去后的堅守者
社區團購經歷過風光無限后,其光芒逐漸黯淡下來。2021下半年,賽道開始急轉向下,與過去相比,已是冰火兩重天。從賽道內部來看,裁員、撤城、關停、破產的消息接連傳來。
2021年7月,老三團之一的同程生活正式宣告破產,其實,在社區團購賽道上,同程生活并不是第一家宣布破產的企業,但因其知名度較高,它的破產被媒體稱為“社區團購破產第一案”。
號稱有阿里資本加持的十薈團,去年8月開啟了大規模的“關城”行動,近日有媒體報道,十薈團全國城市的所有業務均已關停,公司進入善后階段。
資本雄厚的互聯網巨頭也有撐不住的,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2021年9月中旬進行全國分批次收縮,最后全線關停。盒馬鄰里從北京、西安、成都、武漢四座城市撤退;京東旗下的京喜拼拼也開始撤城裁員;堅守的美團優選,在3月的財報會議上宣布,未來在包括社區團購的新業務上將更謹慎投入。
進入2021年下半年,社區團購遭遇了集體性危機和瓶頸,資本也進入了寒冬,資本起到了太多的杠桿效應,放大了熱情也加大了悲觀。
社區團購,這個曾被估值千億的誘人市場為什么失去活力,一個重要原因是,“野蠻生長”。
2020年下半年,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等巨頭相繼入局社區團購,通過攜資入場以及激進的價格補貼策略,新三團為代表的網絡巨頭們,掀起了補貼大戰,燒錢模式,拉開了社區團購競爭的腥風血雨。
行業從‘拼創新’‘拼執行’的時代轉變成‘拼資本’‘拼補貼’的時代,比如,在巨頭未入場之前,同程生活的毛利在二十多個點,但隨著巨頭入場,整個社區團購市場毛利僅為五個點,零毛利、負毛利也此起彼伏。
興盛優選,本來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了平衡微盈利,但下半年巨頭殺入后,企業開始虧損。
前期燒錢跑馬圈地,后期壟斷收割市場,這一套“互聯網+資本”的玩法,在社區團購這個賽道很難奏效。巨頭們自身也被不健康的發展模式反噬——現在社區團購非常大的一個問題,不論公司大小,整體的綜合的用戶體驗上做的都非常差。
在反壟斷大旗下,巨頭通過補貼實現壟斷進而收割市場的策略已不再奏效,監管層“九不準”的出臺,多維度對社區團購提出嚴格要求,以資本為驅動的“野蠻生長”之路被按下暫停鍵。
內卷的賽道沒有贏家,社區團購成了燒錢的生意,據說:2021年,社區團購至少燒掉了1000億元資金,淪為了資本游戲。
社區團購退潮的原因,除了不當競爭,還有自身原因,沒有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模式。
社區團購無論是對創業公司還是平臺來說,都是一個新業務。新業務需要探索,也需要具備全鏈路的控制能力。生鮮商品因為貨損高,以及渠道、供應鏈等難解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望而生畏”的市場,社區團購想要將買菜這個低價又高頻的生意打穿,并非易事,
社區團購,看似簡單的模式,按其投資邏輯來看,實則比傳統意義上的電商還要“重”,是重資產模式。
社區團購雖然進入陣痛期,但還有堅守者,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淘菜菜雖然沒有老三團輸得那樣慘烈,但依舊是艱難前行,興盛優選,是“老三團”中唯一還在堅守的企業。
美團與拼多多為什么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因為他們有先天基因,在供應商方面,美團優選憑借多年扎根本地生活的經驗,積累了一大批優質本地供應商,商品質量較高;而多多買菜貫徹低價的理念,通過競價采用價格最低的供貨商,多多買菜是拼多多電商業務的延伸,而拼多多本身在農產品中具備更大的競爭優勢;而淘菜菜,依托了阿里體系的協同能力。
三、未來是否還是星辰大海?
社區團購還有未來嗎?回答是有,社區團購做不好,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模式存在缺陷。
社區團購絕不是曇花一現的短期現象,社區團購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是被驗證過的,且本地生活可填補的市場空白很大。在我國CPI的構成當中,大概35%—38%是社區消費。據數據測算,中國本地生活綜合服務市場將在2024年達到2.8萬億元的規模,高速的增長趨勢反映的是龐大的需求。
社區團購本質上還是社區生態的生意,社區消費仍有非常大的潛力沒有釋放,廣大居民對于社區消費的要求也在不斷細化。雖然社區團購目前處于低潮期 ,但掀起的波濤,已經在傳統消費品流通、國民消費習慣、新消費品牌孵化等各個層面產生了強烈的沖擊。
疫情,成為了社區團購再度發展的催化劑,近日的上海疫情之下,社區團購又被提起,并被重視起來。按市場消費習性的不可逆性,疫情之后,社區團購還有增長空間。
社區團購,這是一場已經被所有巨頭用大數據論證過的戰爭,未來的電商存量,全部在這里,社區團購的背后,也就是這場下沉市場的購物方式的大變局。
社區團購自身的價值及為社會帶來的意義,彰顯著其生命力。社區團購帶來了方便與快捷,縮減流通環節,提升流通效率,進一步打通消費者需求與供應商之間的匹配環節。
社區團購積極發揮自身優勢,促進了農村電商與農村產業的融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助力,為農產品上行拓展了銷路。疫情之下,社區團購模式在保障民生供給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
時間步入2022年,社區團購真正進入到下半場,淘汰的已被淘汰,留下的肯定有一技之長,未來格局爭霸,在新的起點上,還會很激烈。
雖然留下的都是精華,各有所長,要想在未來再次勝出,都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社區團購表層比拼的是家底,但實質還是要看業務、組織、管理能力與商業模型是否匹配,能否在更深層次理解消費場景。
在強監管政策背景下,互聯網平臺企業應回歸零售業本質,打造生鮮供應鏈體系,為用戶提供有保證、有質量的產品。從宏觀政策上,也給社區團購指出了健康發展的道路:發展基礎設施,助力實體商店數字化。
社區團購的本質還是電商,伴隨電商而行的,永遠都是倉儲和物流,更齊全的產品、更高的性價比、更快更方便地拿到東西、都需要依托供應鏈和配送系統,而這些都需要重資產和長周期的投入。
社區團購是結合了倉配供應鏈、選品及庫存管理、流量獲取、物流和履約、精細化運營和損耗控制的生意,是難啃動的骨頭。
未來社區團購競爭點是探索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完善供應鏈,用更高運營效率和低成本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對于社區團購平臺來說,把重心從引流逐步轉向倉配、供應鏈建設等核心構建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從供給側找到直達消費者的最佳路徑,更好地理解用戶需求消費場景、如何增加黏性和顧客互動能力,增加復購率這才是穩定發展下去的核心。
結語:隨著時間的演變,社區團購本身的價值,正逐漸被人們所認可。社區團購模式,可以說不僅對于傳統電商,對于傳統零售,都是一次革命的產業升級。疫情之后,成功進化全新模式的社區團購,將會發展勢頭良好。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