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我國6G取得突破的新聞見諸報端,繼5G之后,6G將成為通訊行業的又一次革命,具有塑造未來世界形態的力量,簡單地說,6G就是“無處不在的無線智能”,將使智慧物流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智能服務與通感互聯。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6G漫談
6G是什么,6G技術有哪些優勢?所謂的6G,即時傳輸TB級的數據,形成變革性的技術生態系統,形象地說,就是要使我們每個人把寸步不離,一刻也不能缺的智能手機成為過時的東西而丟棄,代之于XR眼鏡等更先進的人機互動智能產品。
輕巧的XR眼鏡能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刷新率和動態范圍將圖像投射到眼睛上,并通過耳機和觸覺界面把反饋提供給其他感官系統。6G不僅在速度上更快,而且服務領域更廣泛,將引發更全面的社會角色參與其中。
2019年9月,芬蘭奧盧大學與70位世界頂尖通信專家共同發布了全球首份6G白皮書《無處不在的無線智能——6G的關鍵驅動與研究挑戰》,對6G進行了系統闡述。
不錯,6G的確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顯而易見的起點是5G之外的功能,6G網絡容量的增加將會帶來人們從未想象過的新技術,它可能會徹底改變整個有線和無線網絡的結構,可實現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躍遷。
星地一體融合網絡,或者說空天地一體化無縫覆蓋,將不是科幻電影里的情節,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與前五代移動通信以地面通信為主不同,6G時代要借助衛星等非地面設施,衛星網絡將承擔重要角色。
有相當一部分學者將6G解讀為:“5G+低軌道衛星”。雖有偏差,卻很形象,同時,強調了低軌道衛星技術的重要性。低軌衛星成本低,時延低,可靠性更高,并且不存在通信盲區,能夠無縫鏈接全球的互聯網。
如果低軌衛星最終完成與地面互聯網的融通,5G無法覆蓋的全球80%的陸地和95%的海洋區域,將有望實現連網。更重要的是,打破了5G通信對象只限于地表之上1萬米以內的空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空天海地網絡。
我們知道,5G以其高帶寬、低延時、廣連接等特點,被稱為通向產業互聯網的高速公路,6G則將這三大特點推進到另一個高度,達到超高帶寬,極低時延,全覆蓋,可以比擬為磁懸浮列車。
目前全球6G技術研究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技術路線尚不明確,關鍵指標和應用場景還未有統一的定義。然而,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一直是使用一代,研究一代。現階段5G網絡已經進入大規模商用,對6G網絡的研究迫在眉睫。
6G的全面部署大概需要約10年到20年時間,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6G依然是一個前沿課題,研發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需要通過引入新興技術實現頻譜效率和容量的提升,為新業務、新業態培育提供基礎。
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發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進步和完善需要時間的澆灌,最終走向大規模普及和革新,整個有線、無線網絡結構都將發生巨大變化,未來“世界將不同凡響”。
5G已至,6G并不遙遠,物流人所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迎接6G。
二、中國進程
目前來看,全球多個國家已開始角逐6G網絡的研究。各國都想在移動通信發展的浪潮中拔得頭籌,對相關技術高地的爭奪也日益激烈。盡早投入6G技術的研發,就可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占得先機,把握最佳的網絡、通信發展態勢。
無論從大國競爭角度,還是技術進步角度,作為西方領頭羊的美國,對我國5G的優勢地位耿耿于懷,因此,在6G上,企圖進行超越,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為6G實驗已開放了從95吉赫茲到3太赫茲的超高頻頻段,6G網絡的研究已經在加緊進行中。
對于我國來說,通信技術是科技發展的一大重點,正致力于提高第六代通訊技術能力。2021年6月,工信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指導產業界成立的IMT-2030(6G)推進組,發布了《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系統地闡述了我國6G發展的總體愿景、應用場景、潛在技術趨勢等,實現“全球無縫覆蓋”,構建“普惠智能的人類社會”是終極目標。
與西方國家相比較,我國在5G上是存在著一定優勢的,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網絡,在6G博弈之中,我們一定要利用我們的現有優勢,推進6G的發展。從6G專利申請上來看,我國以40.3%的占比高居全球首位,美國以35.2%的占比緊隨其后,日本以9.0%排名第三,其次是歐洲與韓國。
我國6G專利申請,大多與移動基礎設施技術有關,許多最新的專利都是由華為申請,國家電網,中國航天等國企也持有不少6G的專利。跟5G技術一樣,通信設備商是研發領域的主力。
華為從2017年——5G商用的兩年前,便開始著手進行6G的研發;中興也在2018年成立了專門的6G研究團隊。處在國內智能設備第一梯隊的OPPO、VIVO、小米等公司先后對外公布6G的研發計劃,OPPO更是在2020年宣布將在未來三年投入500億元用于6G技術的研究。
6G的高性能很誘人,但要解決的技術難題也不少,第一個挑戰就是攻克尚不成熟的太赫茲通信技術,實現理想中的通信速率。太赫茲通信作為新型頻譜技術,可提供更大傳輸帶寬,滿足更高速率的傳輸需求,已成為6G通信關鍵技術之一。
6G將采用太赫茲頻段通信,網絡容量大幅提升,從覆蓋范圍來看將實現地面、衛星和機載網絡的無縫連接。
近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在北京完成國內首次太赫茲軌道角動量的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并取得成功,為我國6G通信技術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撐。
無線回傳技術是移動回傳網絡中連接基站與核心網設備的關鍵技術,在基站“高度致密化”的5G/6G通信時代,基于光纖的傳統承載網傳輸將面臨成本高、部署周期長、靈活性差等問題,無線回傳技術將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據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基站使用無線回傳的比例將高達62%以上。
關于6G,我們既需要夯實新興技術的產業化基礎,又需要跨越式長遠謀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開始研究6G系統的選擇方案,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商業使用,華為董事長任正非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訪時,也曾作了同樣的估計。
6G的部署和5G一樣,也將先在部分地區進行試點運營,在驗證其可行性后逐步推廣至其他地區。6G將極其深遠地改變人類的生活、社會以及世界交互的方式,會有非常多的行業受到影響,其中就包括物流,或者說智慧物流。
三、物流響應
5G的運用為物流企業在倉儲、運輸、跟蹤,配送等多方面帶來巨大優勢。我們相信,借6G這股“東風”,物流行業可以建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智慧物流體系。6G可破解高速發展的物流應用需求與物流信息化提供之間存在著基本的矛盾。
6G技術是融合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數據技術(ICDT)的新型網絡技術,可歸納為三大類應用場景:沉浸化、智慧化、全域覆蓋。具體地說,要形成全息通信、數字孿生、沉浸式云XR、感官互聯、全域覆蓋等八大業務應用,其最大的應用前景是支持越來越廣泛和重要的智能服務。
6G具有5G之外的眾多功能應用,為物流人帶來從未想象過的物流新場景,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將從數十億聯網的人類、設備、車輛、機器人和無人機開始。以下我們將從6G的各項技術優勢與物流應用角度來闡釋其影響。
1、全覆蓋功能與高速率網絡
6G具有高達每秒1tb的速度和0.1毫秒的響應,可以瞬時之間下載100部電影,全覆蓋,也稱“泛在覆蓋”或說,“天地互聯”,無處不在,就是說6G將提供全球無縫覆蓋的空天地一體化網絡,使地球上再無任何移動互聯網盲點,人類在地球上將第一次真正實現“泛在”的網絡。
6G“無處不在”的特性將大大擴張信息與通信技術涵蓋的范圍,完成在深山、深海、沙漠等“無人區”的網絡部署,實現空天地海全域覆蓋,釋放更多物流經濟價值和機會。無處不在,將進一步解放物流生產場地,將不限于地面等常見區域,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到水下、太空等場地。
6G有望擴展至更廣泛的層面、更高的空間,比如衛星移動,實現地空全覆蓋網絡,真正做到萬物互聯。
無處不在的高速網絡,將更好地融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量子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智能”;更高的速度和更快的響應,意味著人與服務和設備的更多無縫互動交流,設備之間的超高速短距離數據傳輸成為可能。
6G擁有更低的延遲時間和更廣泛的覆蓋范圍與更快的速度,將解決物流實時追蹤成本較高,易受氣候、網絡狀態等方面影響的痛點,使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聯變得更加緊密,隨時隨地進行無縫對接,極大推進物流社會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的步伐。
2、人機共生
目前,智慧物流的一大痛點是人機協作存在著障礙,6G的智慧交互功能將改變這一現狀,將為人類和非人類用戶提供情景感知的智能服務和應用程序。
智能交互是智能體(包括人與物)之間產生的智慧交互。現有的智能體交互大多是被動的,依賴于需求的輸入,隨著6G在各領域的全面滲透與深度融合,智能體將被賦予更為智慧的情境感知、自主認知能力,實現情感判斷及反饋智能,可產生主動的智慧交互行為和學習能力的共享。
6G將會使感官互聯網成為可能,或稱觸覺互聯網,人機思維界面應該成為網絡化未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們將能夠使用所有五種人類感官體驗互聯網應用,而不僅僅是像今天這樣的視覺和聽覺。設備將與感官和運動控制無縫結合在一起,從而促進人機共生的和諧,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全鏈接。
3、交叉現實
6G模式轉變是全頻譜(all spectra)的,所有頻譜將得到充分探索,包括 6 GHz 以下、毫米波、太赫茲和光學頻帶。
5G概念下發的AR/VR應用、有望在6G時代衍生出更多的產品形式,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這些技術正在融合到交叉現實(XR)中,將極大改善應用程序的用戶體驗,為包含可穿戴的顯示裝置產生并保持感知錯覺的交互機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全息圖將使從任何地方與各種物體互動成為可能,加之6G高度精確定位功能與移動性的集成,通過全息圖進行交流,并與三維智能表面合作,了解物體的方位信息及定位定向,經過綜合檢測、以及移動網絡中的分散計算能力,實時跟蹤貨物的位置和狀況,使供應鏈風險最小化。
在交叉現實的推進下,數字孿生將跨入新的境界,從而出現數以千計的應用場景,例如,模擬基礎設施的響應,預測交通行為;虛擬現實技術來改變汽車設計。
交叉現實也使遠程呈現成為可能,從而衍生出遠程教育、協同設計、遠程辦公,三維模擬等場景,使物流技術教育與落地更上一層樓。
4、自動駕駛
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可以通過6G精準感知、高速可靠信息交互以及智能化決策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6G技術將提供越來越復雜的地理定位功能,室內定位精度10厘米,室外1米,相比5G提高10倍;通信時延0.1毫秒,是5G的十分之一;超高可靠性,中斷機率小于百萬分之一,這對自動駕駛和遠程控制至關重要,am使可持續運輸和物流的自動駕駛車輛成為可能。
在6G網絡中,每輛車都將配備許多新的智能設備,包括三維成像的太赫茲寬帶陣列成像設備,在算法上,快速融合多項來源數據來決定如何控制車輛。
自動駕駛卡車可以對6G傳輸的實時數據作出更快的反應,讓我們實時發現駕駛中的異常行為,可以快速識別處理,更加安全。
交通與物流是孿生體,是一個事物的兩面,通過6G的加持,智慧公路、虛擬車道、端云平臺等技術,更加高效地獲取和處理交通相關的海量數據,從而實現完全智能運行,進而,使得飛行汽車、膠囊高鐵等超能交通方式變為現實,從未來角度,可實現“海-陸-空-太空”多模態交通工具融合。
人員和貨物的流動隨著人口增長和全球化推進仍然是一個嚴峻挑戰,借用6G技術,2030年及以后的世界,將會有數百萬輛聯網的自動駕駛汽車包括送貨的自動卡車或無人機,通過高度協同的系統使運輸和物流更加高效。
5、人工智能與物聯網
6G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與物聯網的落地有重大影響,6G能夠為更多種類的設備和用戶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速率 物聯網(IoT)和人工智能在物流領域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凸顯。
6G的模式是完整應用程序(full applications),將與通信、計算、控制 / 緩存和 AI 技術相結合,以實現更高的智能性。
人工智能將在6G無線網絡的鏈路和系統級解決方案中扮演重要角色,人工智能將通過與網絡和數字技術的緊密結合和無縫交織而得到增強,人工智能將以更加小巧高效的方式嵌入到我們能想象到的所有物體中,隨著人工智能的進步,機器可以將數據轉化為推理和決策,工業機器轉變為大量的多用途機器人和無人機。
6G將來還可能與量子計算相結合,形成“量子互聯網”。如果量子計算技術得到大規模應用,那么無論是個人設備、機器還是整個物聯網,計算能力和計算密度可能會有一到兩個數量級的增長。
從物流業層面說,6G對物聯網技能的落地功能很好地契合了物流行業本身,這項技能能夠更好地解放物流行業的人力,并能夠對物流進行更好的管理和跟蹤,
結語:6G無線通信網絡有望提供更高的頻譜、能量、成本效益、更高傳輸速率、更低傳輸時延、超大連接密度、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亞厘米級的地理定位精度,在未來在物流行業的應用中將賦能整個行業,向“無界物流”邁進,推動物流產業進行智慧變革。
6G在物流上的應用,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長遠來看,6G將比任何事物更深入地滲透到物流細分領域的方方面面。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