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它只銷售圖書這一種商品,如今的它已進化為“貨運之王”。
11月27日,《華爾街日報》發布獨家新聞稱,亞馬遜內部文件顯示,截至今年感恩節前,亞馬遜已在美國投遞了超過48億個包裹,并預測,到今年年底,亞馬遜將投遞約59億件包裹,超越UPS此前預期的近53億件,成為美國最大的快遞公司。
此前,由Transport Topics雜志與SJ咨詢集團聯合發布的2023年全球貨運企業50強榜單,榜首位置也被亞馬遜占據。
這讓人們不禁好奇,亞馬遜作為一個電商平臺,經歷了怎樣的關鍵節點才達到了如今的物流成就?
01
三個契機
助力亞馬遜成為“貨運之王”
亞馬遜的核心競爭力,是“飛輪效應”。
起初,物流并未參與進“飛輪”的運行鏈條,但為了平衡用戶履約體驗與成本投入,物流逐漸參與進飛輪中,并發揮了明顯的推動效應。
傳聞,該模型的草圖最早是被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在一張餐巾紙上勾勒成型的。
亞馬遜“增長飛輪”的具體邏輯是:通過降低成本結構,來降低商品的價格,從而提高買家的購物體驗,吸引更多的買家和流量。而更多的買家可以吸引更多的賣家,讓商品品類變得更加豐富,賣家體驗也會更好,以此循環,平臺流量也會更大。
以圖書品類成長起來的亞馬遜商城,起初為了實現商品種類的豐富和規模的擴大,很多年內都采用了“低價”的方法,吸引商家和消費者的進入。同時被吸引而來的,還有大量物流能力參差不齊的外包服務商。
良莠不齊的服務質量,很快給亞馬遜平臺招致來大量的客戶投訴。這讓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亞馬遜無法容忍,決心尋找一條既能保證服務品質,又能擴大企業規模的中間路。
于是,肩負著重啟“飛輪”使命的“Prime會員服務+FBA物流服務”誕生了。
1)2005-2007年,“Prime+FBA”
2005年,亞馬遜推出了Prime會員服務,為會員提供“兩日達”免運費快遞服務等權益;2007年引入了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亞馬遜物流服務),將自有物流履約能力賦能第三方賣家,推動了Prime 商品種類進一步豐富。
Prime會員服務的推出,初步增加了用戶與亞馬遜的粘性。FBA的良好物流體驗感,又驅動了更多的人選擇Prime會員,二者的相輔相成,使得亞馬遜平臺的流量快速增加,這樣的規模效應又推動了亞馬遜拓展自建物流體系的進程。
2)2014年,亞馬遜正式自建物流體系
“飛輪”的穩定運轉推進著亞馬遜的發展,其自建物流的腳步也緩慢前進。
截至2013年,亞馬遜共有40座配送中心。出于成本的考量,這些配送中心大部分都建于偏遠地區,當時的運輸和配送也主要依賴UPS、FedEx等三方物流供應商。
與物流企業的多年合作里,免不了需求摩擦,但2013年的那個圣誕節,可謂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徹底讓亞馬遜意識到擁有自營物流網絡的重要性。
當時,惡劣天氣和網上購物熱度急劇上升帶來的雙重壓力下,UPS的物流網絡陷入癱瘓,直接影響了亞馬遜數十萬個包裹的配送。亞馬遜也因此走上了自建物流之路。
3)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亞馬遜物流布局歷史性擴張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0年,美國電商滲透率從疫情前的11.3%增長至14%,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32%。疫情帶來的居家隔離,推動了美國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
當時的亞馬遜把握市場機遇,為了提升物流履約能力,不僅將全球雇傭員工數從50萬增長至130萬人,還將物流設施擴大了一倍。
亞馬遜投資者關系總監戴夫·菲爾德斯在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2020年,亞馬遜的物流足跡增長了約50%,這一年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strong>
▲亞馬遜美國地區的物流設施和占地面積在2020年實現急速增長;圖源:Freight Waves
根據美國PitneyBowes的數據,2020年亞馬遜的包裹處理數量達到42億件,首次超過FedEx,位居全球第三。這一年,USPS、UPS、亞馬遜及FedEx四家公司合計包裹處理量占據了美國市場99%的份額,其中亞馬遜占比21%,與第二名的UPS只有3%的微小差距。
此后,亞馬遜在物流領域迅猛發展,于2022年在美國家庭運送包裹數量上超過了UPS。
02
三大能力板塊
共助亞馬遜成為“貨運之王”
以電商平臺發家,從完全依賴第三方運輸,到自建物流體系逐步收回掌控權,又到如今可以承擔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角色,亞馬遜物流帝國的背后有三大忠實護衛:覆蓋全球的倉儲網絡、“四位一體”的運力資源、規?;瘧玫奈锪骷夹g。
1)覆蓋全球的倉儲網絡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亞馬遜在全球擁有超過185個配送中心,分布于美國、加拿大、英國、捷克共和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愛爾蘭、波蘭、斯洛伐克、西班牙11個國家。
大量的資金投入和設施布局下,亞馬遜形成了一張高效的服務網絡。為了保證高效的寄遞服務,亞馬遜將所有的配送中心都布局于人口聚集的大都市或交通樞紐附近;即使是人口相對稀疏的地區,也會就近設立規模較小的服務網點。
▲來源:亞馬遜官網
2)履約硬件:飛機、貨車、輪船、集裝箱
航空運力方面,亞馬遜于2015年推出了自己的航空貨運網絡——Prime Air服務。Prime Air在建成的前五年里僅服務于亞馬遜自家業務,自2021年開始,開始對外提供三方服務。
德保羅大學查迪克城市發展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亞馬遜航空運力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0月,亞馬遜航空機隊共有110架貨機。而我國物流企業中,全貨機數量最多的順豐航空也僅有85架。
亞馬遜的陸運主要發生在封閉區域或時效充足的運輸場景。目前,亞馬遜在全球擁有約 10 萬輛汽油動力送貨車,超過279000名送貨司機,每天投遞2000萬個包裹。
自去年與電動車運營商 Rivian 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后,截至今年10月,亞馬遜已擁有 10000 輛電動送貨車,是美國當前最大的電動送貨車隊。此外,亞馬遜計劃到 2030 年將電動貨車數量提升至10萬輛。
除此之外,為了提升對復雜物流環節的掌控力,避免交付效率受到外部運力資源調配不足等問題的影響,亞馬遜還深入航運領域,制造集裝箱、租用私人貨船。
3)先進的物流科技提升運營效率
除了擁有遍布全球的倉儲、配送網絡以及充足的運力資源之外,亞馬遜還非常善于應用物流科技提升運營效率。
2012年,亞馬遜收購了初創公司Kiva Systems及其貨架機器人。智慧物流科技的助力下,亞馬遜重新設計了物流中心和分銷網絡,加快了交付速度。
今年10月,亞馬遜在西雅圖郊區的一個配送中心,率先引入了Digit人形機器人,協助員工進行倉庫中的搬運工作。
如今,亞馬遜的全球300多個履行中心已經運營了75萬臺移動機器人,75%的商品都由機器人處理。
根據Ark Invest的統計,亞馬遜的機器人數量正在以每天1000個的速度急劇增加,當前的機器人數量大約是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一。到2030年,亞馬遜的所有員工中,將會有超過半數的機器人。
03亞馬遜從來沒有離開過中國,或將與中國本土物流企業深入合作?
此前,亞馬遜電商因為未與中國市場進行本土化結合,仍用對待美國消費者的方式對待中國買家而引發嚴重的信任危機,遺憾敗退。但其實它從未離開過中國。
隨著TEMU、SHEIN、TikTok這類新興電商玩家的出現,“全托管”浪潮席卷了電商零售界。他們憑借全產業鏈優勢,用低價向亞馬遜發起挑戰。
亞馬遜感覺自己的電商地位受到威脅,決心向建設全托管供應鏈方向發力,并看中了中國巨大的電商市場規模以及本地產業鏈優勢,吸取了之前的失敗經驗,再次加碼中國市場。
去年12月的“2022年亞馬遜全球開店跨境峰會”上,亞馬遜全球開店就曾發布過2023年中國業務戰略重點,包括做寬供應鏈解決方案、做深新選品全過程解決方案、做輕品牌全球化出海路徑、做厚本地化服務。
商家跨境服務方面,亞馬遜于今年6月13日正式向中國賣家推出了全球首個集成第三方的跨境頭程物流解決方案Amazon SEND;同時,為了提高跨境物流追蹤透明度,亞馬遜還于8月25日推出了ShipTrack的貨件編碼追蹤功能,為賣家頭程物流提供了新選擇。
為了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亞馬遜還在提升用戶體驗感方面大力投入。
11月10日,亞馬遜海外購宣布其首個前置保稅倉正式落地寧波跨境綜試區,全面支持今年“黑五”全球購物季的跨境物流配送。
寧波前置倉是亞馬遜的全球第一個本地化海外購商店??缇澄锪饕讶婊謴偷漠斚?,將產品批量存放于前置保稅倉的物流方式,將比海外直郵到客戶手里平均節省10天左右的時間,甚至最快2天內即可送達消費者。
據央視財經報道,亞馬遜全球副總裁薩米爾·庫馬爾表示,中國在供應鏈系統有著強大的優勢,尤其在倉庫運營方面經驗豐富。啟用寧波前置保稅倉后,亞馬遜將會與中國本地的供應鏈深度融合,與更多中國國內的物流公司展開合作。
隨著亞馬遜與中國本地供應鏈的持續融合,干線運輸和末端配送的場景會逐漸增多。如此一來,會不會有更多中國本土物流企業與亞馬遜達成深度合作?我國的跨境業態會受到亞馬遜的影響發生變化嗎?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