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博弈等因素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持續重構,產業鏈供應鏈的分工格局、運行邏輯、規則和競爭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面對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各國如何破解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難題、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怎樣打通供應鏈、打造共贏鏈?中國的新發展將為世界帶來哪些新機遇?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了多家外資機構、外資企業與學者專家,探討如何眾“鏈”成城,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1
中國 “產能過剩”是無稽之談
“中國電動汽車的需求只會逐年增長。目前的產量連中國自己的需求還未能完全滿足,在全球范圍內‘產能過剩’又從何談起?”秘魯駐華大使馬爾科·巴拉雷索接受包括《中國經濟周刊》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巴拉雷索認為,“產能過剩”完全是無稽之談。他說,秘魯期望成為拉美與中國合作的“領頭者”,看好雙方的貿易和投資前景。近期,一些人在國際上將中國正蓬勃發展的“新三樣”稱為“過剩產能”,持續炒作所謂“產能過剩”“外資撤離”話題。這有悖事實和常理。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設外資企業數量達到1.2萬家,同比增長20.7%。從引資規模看,一季度實際使用外資3016.7億元,仍然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羅維堅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疫情結束后,全球供應鏈活動逐步走出新冠疫情影響。但是受制于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全球供應鏈正深度重構,區域化、多元化、碎片化特征日益突出,未來將面臨諸多新挑戰。全球供應鏈從以成本、效率、科技為側重轉向以安全、穩定和政治為側重,呈現多元化、區域化等演進特征,并存在進一步碎片化的趨勢。像中國這樣的超大經濟體,產能在某些方面必然有所儲備,以保證整個工業、經濟體系的穩定性,不可能隨時都把所有產能完全消化。因此,中國‘產能過剩’實際上并不存在。”羅維堅說。在他看來,中國巨大的生產能力可以對國際市場起到平衡作用。新開發銀行行長、巴西前總統羅塞夫在2024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開幕式上表示:“一些國家將全球經濟不平衡簡單歸咎于其他國家擴大生產能力,這是‘誤入歧途’。或許這一批評應該指向過度金融化、對實體經濟的不重視以及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分配。”羅塞夫認為,當前世界面臨的各類挑戰依然嚴峻。保護主義抬頭、“以鄰為壑”的做法以及“去風險”策略使全球化更加脆弱。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以血管系統作比喻說:“供應鏈就像是經濟的血管系統,要想讓血流充分暢通,大家就要作出共同的努力,保持血管系統的充分循環,尤其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建設、共同維護、共同治理。只有打造穩定暢通、開放包容的全球供應鏈,才是有效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增長的重要保障。”
2
暢通“供應鏈”,打造“共贏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顯示,如果任由“脫鉤”行徑發展,世界經濟分裂成西方和東方兩大陣營,全球GDP可能損失2.5%至7%。在此背景下,打造一個穩定、安全、暢通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為世界經濟健康發展注入更多動力和活力,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也是全球各國的共同責任。這離不開全球企業的通力合作。對此,中國和各國企業已經有了共贏的實踐,為全球企業打造穩定、暢通的供應鏈提供參考。“特斯拉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當時,馬斯克第一次來中國給消費者交付成車時,中國只有15名消費者,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中看不到一輛特斯拉。我們的第一批消費者在完全沒有開過這輛車的情況下就交了訂金,完全基于對美國科技的信任和對新技術的熱情。”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說。她回憶說,彼時,把非常重要的資源投入中國市場是大膽的決定,是基于對中國的信任。“10年后的今天,中國已有超過170萬名特斯拉車主。特斯拉中國公司的員工超過99.99%是中國人,在中國的供應鏈超過95%是中國本土企業。在中國大街小巷行駛的特斯拉真真正正是‘中國制造’。”陶琳表示。中國意大利商會會長羅仁舟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中國經濟增速已顯著超越歐洲,甚至遠超全球GDP的平均增長率。意大利制造業海外投資較密集的目的地就是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許多意大利企業在蘇州共同創建了重要的供應鏈集群。“這也是中意兩國在供應鏈領域合作的范例。很多意大利企業來中國,希望了解有哪些針對歐洲企業的優惠政策。”沃爾瑪全球政府事務副總裁劉墨翰親歷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沃爾瑪在中國有數萬名員工。在20多年里,劉墨翰有一半的時間在中國度過。“供應鏈打通了,才能成為共贏鏈。”劉墨翰對記者表示,他和企業的親歷就是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的縮影。正是基于中國經濟的韌性、潛力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帶來的機遇,沃爾瑪擴大在華的跨境電商業務,設立了中國采購辦公室,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促進中國外貿出口。
3
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
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依托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形成了從終端產品、零部件、原材料到相關配套設備的完備產業鏈、供應鏈。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最新一期報告顯示,一半以上的美國企業把中國作為首選或者排名前三的主要投資目的地,90%以上的企業愿意繼續在中國發展。“這反映了美國企業的普遍愿望,也是我們加強合作的基礎。”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表示。中國澳大利亞商會會長馮栢文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市場,占貿易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今年中國經濟繼續回升向好,給商會會員企業在中國擴大投資堅定了信心。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在澳大利亞做得“非常好”,在技術、規模成本方面都具有優勢。這意味著中國企業有非常好的機會和澳大利亞合作,促進能源轉型。《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了多位企業代表,他們均表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不僅僅是國家之間,企業之間也需要合作才能生存。例如,蘋果公司電子消費產品采用許多中國配件,鄭州的富士通工廠是蘋果手機最大的生產組裝地;德國大眾投資小鵬汽車以及入股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在歐洲能源價格高企的背景下,全球最大化工企業巴斯夫選擇投資100億歐元在廣東省湛江市建設一體化基地……2024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也傳達了工商界加強分工協作、共同推進復蘇的理念,其一大成果就是發布《2024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北京倡議》(以下簡稱《北京倡議》)。《北京倡議》提出,全球工商界要加快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堅定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加強國際產業分工協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北京倡議》呼吁,全球工商界搭建務實經貿合作平臺,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營造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在共同推進復蘇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