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不可避免地有部分地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這里成了電商的禁區,電商不賣,快遞不發,既使勉強發貨,也需十天半月,甚至多達一月之久,而且費用不菲,為了扭轉這一局面,電商與快遞聯合推出了中轉集運這一物流解決方案,較好解決了僻遠地區網購不便的難題。
一、集運不是新模式
中轉集運,并不是新東西,在跨境物流領域很常見,早在電商出海中就得到廣泛地應用,據說,網購物品遞送到國外,99%的人都選擇用集運寄件,具有郵寄時效、費用、清關等便利,成為了一種理想的選擇。
中轉集運,說的通俗點就是快遞“拼單”,將不同賣家的商品集合起來,批量聚集后再發往個人或商戶,簡單來說,就是將多個小件包裹合并成一個大包裹,再進行統一郵寄,以達到節省運費、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
如果要定義的話,那就是商家在收到訂單后,并不直接發貨至消費者所在地,而是先將商品集中發送指定的中轉集運倉;在中轉集運倉內,商品會經過分揀、打包等流程,把商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送達住宅或者自提點,商家只需要負責商家發貨地至集運倉的運費,而集運倉至消費者收貨地址的運費在消費者下單時將另外支付給平臺,并由平臺與快遞公司結算。
中轉集運模式有三大優勢:規模優勢,路線優勢,減耗優勢。
先說規模優勢,快遞是規模經濟產業,當包裹量足夠大時,運輸成本就會降到最低,集運就是集中運輸,以擴大包裹量,通過集中發貨,集運倉能夠形成規模效應,與物流公司談判時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
再說路線優勢:集運倉通過整合快遞干線通道運輸資源,降低快遞物流成本,補足了快遞企業的短板;集運倉會根據各地區的物流需求進行智能調度,合理規劃運輸路線,減少不必要的繞路和空駛;通過優化運輸線路減少中轉環節,降低了物流成本。
一般來說,中轉集運倉通常具有豐富的物流經驗和資源,可以通過優化物流渠道和運輸方式,提高郵寄時效,讓包裹更快速地送達目的地,同時,集運服務還提供包裹跟蹤功能,消費者可以隨時了解包裹的狀態和預計送達時間,讓購物更加安心。
最后是減耗優勢:在中轉倉內,商品會經過專業的分揀和打包處理,減少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和破損率。總之是集中資源,優化運輸路線,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空載率和轉運次數,從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二、破局偏遠有效率
從某種程度上說,電商決戰的勝輸在物流,尤其對偏遠地區來說更是如此,如地域廣闊,人煙稀少的新疆與西藏,似乎成為電商的禁區,于是電商聯合快遞,在當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助下,選用了中轉集運這一老模式,新形式,以圖徹底解決“不包郵”問題,據當前落地情況看,效果明顯。
長期以來,在各大電商平臺的包郵政策描述中,往往會出現類似“全國包郵(偏遠地區除外)”的描述,而其中的“偏遠地區”則往往包含新疆、西藏、寧夏等西北和西部省市,由于物流成本偏高、商品往返周期長,部分商家考慮到保質期、時令性等商品特點,對銷售地域進行了限制,“不包郵、不發貨”也成為制約西北地區電商發展的一大卡點。
地廣人稀、運輸距離遠等因素讓這些地區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偏遠之地甚至達到100多元,而時間往往需要8至15天才能送達,收發快遞對當地民眾來說是漫長的等待過程。
動輒幾十元的快遞費,甚至比商品的價格還高,成為不少賣家拒絕新疆西藏發貨的主要原因,許多商家將其設定為限制下單區域,一些快遞網點也拒絕攬收,雖然國家郵政局明令禁止快遞企業拒收偏遠地區快件,但是除了國字號的中國郵政,賠錢的事,哪個民營快遞會干呢?
這一難題,曾經以“補貼”的方式來解決,但成效不明顯,況且“補貼”也不可能是長久之策,這需要電商平臺與快遞企業聯合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也需要政府的助力,2023年5月,新疆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一系列調研,提出要通過“全國發集運中心,集運中心發新疆”的新模式,從而實現新疆快遞發貨、包郵的目標。
各大電商平臺聯合快遞公司也積極行動,進行市場調研與資源協調,極兔與拼多多聯合推出的中轉集運模式,快手電商上線“西北集運”服務,中國郵政與淘天集團在浙江杭州啟動西北集運項目……各大電商平臺都聯合快遞企業推出了大同小異的中轉集運模式,來降低賣家的物流成本。
電商包裹集運轉寄——即在包郵區域設立中轉集運倉庫、以專線運營的方式,集合眾多買家的訂單聯合投遞派送,是解決偏遠買家困境的最佳方案。
各大電商平臺相繼宣布上線新疆包郵業務,其背后的支撐就是中轉集運,一般是按兩段發貨,訂單先由商家包郵發往中轉倉,在中轉倉經過裝卸、換單、分揀和集包等流程后,在包裹原面單上粘貼新面單,再集中發至客戶收貨地貨,最后借助末端配送網點實現快遞進村。
中轉集運物流模式有效解決快遞多次中轉進疆,中轉費用高;或直發進疆,車輛滿載率、發車頻率低,導致成本高、時效慢等問題,使疆藏等偏遠地區物流難,有望逐漸得到改變。
抖音電商平臺推出中轉集運發貨模式,使物流成本降了40%;而淘寶平臺數據顯示,通過中轉集運的方式,平均運費可下降約80%。例如,中轉倉模式下,3kg包裹的綜合運費為9元/單,而在直郵模式中運費則為35元/單;而淘寶平臺上全國發往新疆訂單的平均運費進一步下降,從25元左右直降至5元-6元。一些快遞物流企業還積極探索縮短中轉鏈路、在新疆建設本地倉的方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9月9日,拼多多“百億減免”計劃再推重磅福利,即日起產生的全部偏遠地區中轉訂單,商家只需將訂單發送至中轉倉,中轉倉二次發貨至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
從訂單量上來看,比如新疆地區快遞投遞量日均增長近百萬件,而知名食品品牌合味芳在開通西北集運服務之后,新疆地區日均單量提升超80倍。
中轉集運,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對商家來說,成本的大幅降低意味著商家有更多的空間進行價格競爭和營銷策略的調整,為商家提供了開通偏遠地區包郵服務的可能,從而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
對于身處偏遠地區的消費者而言,中轉集運發貨模式的實施則意味著他們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更快的速度購買到心儀的商品;而對新疆、西藏的老百姓而言,電商平臺商品的豐富性以及眾多質優價廉的商品,是進一步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對于平臺而言,開拓了市場,對于快遞公司來說,獲得了一塊增量市場,雖然這塊市場運作起來并不容易。各大平臺開始從增加生態粘性的角度進行改革,不斷提升營商環境、降低商家經營成本,這也是響應國家促消費政策、履行社會責任的做法。
隨著物流網絡的不斷延伸和覆蓋偏遠地區范圍的擴大,中轉集運發貨模式的實施不僅具有經濟意義,更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它打破了地域限制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和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讓偏遠地區的消費者也能夠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和福利,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
總之,快遞更快、運費更低、更多商品實現包郵,帶動網購消費和快遞行業實現快速增長。去年雙11,新疆快遞行業當日處理量(包括業務量和投遞量)首次突破500萬件,創下歷史新高,我們相信,未來,中轉集運這一模式有望繼續得到完善,并大規模推廣。
三、要想做好也很難
不可否認,新疆快遞市場發展潛力是無限的,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但想要做好也不容易,中轉集運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中轉集運模式的推廣,整個電商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中轉集運決不是什么靈丹妙藥,所以問題都可立馬解決,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也有許多難點是中轉集運自身無法解決的,例如面臨著退貨繁瑣,售后復雜的難題,電商平臺強制使用集運服務問題,再如中轉倉無法承運的,如生鮮、活物、冷鏈、短保等等,總之,中轉集運大勢漸成,但從成熟到進化,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客觀事實擺在哪里,即然說是偏遠地區,當然僻遠,以義烏發出的快遞為例,到達烏魯木齊近4000公里,到拉薩4200公里,再說其區域內部,地廣人稀,比如新疆,陸地面積約占全國六分之一,每平方公里面積上僅有16人,從烏魯木齊到和田也有多達1700公里路程,如此廣袤的地域,勢必導致新疆的物流成本高,尤其是一些均價低的電商小件,快遞費甚至會比商品本身的價格還高。談到西藏,不僅偏遠,而且海拔高,快遞網點不僅要負責動輒幾百上千公里的取貨成本,還要承擔多次中轉增加的費用。
根據2021年國家統計局數據,新疆地區產生的快遞單量僅占到全國的0.15%, 訂單總量及訂單密度低,導致快遞公司在西北地區派送履約成本高企。
因此,如何借助社會化物流,來降低中后段物流成本,成為所有集運商面臨的問題,目前,不少偏遠地區網點均采取與物流公司合作,通過甩貨的方式,來分擔運輸壓力。
快遞的快捷有賴于基礎設施。從大的方面說,新疆,西藏,內蒙的基礎設施,特別是道路設施還不完善,而中轉集運的下半場——到家入戶,需要基礎設施的助力,和過去相比,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西部基礎設施正在得到改善,同時,快遞入戶,也是當地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在道路基礎設施給予支持。
從小的方面說,要落實到快遞企業個體上,集運到新疆,還需要配送到消費者家里,這就要求新疆有較強的快遞基礎,好處是各快遞頭部企業都加碼布局快遞基礎設施。
就是要有更多先進的物流技術和設備被引入到中轉倉中,如自動化分揀系統、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等,進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和準確性,更多的力量向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轉移,我們看到,各大快遞公司都在加強新疆的布局力度。
總投資4億元的圓通新疆總部基地正式簽約,建成后將成為圓通在新疆區域集行政辦公、快遞物流、商貿直播、倉儲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物流供應鏈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性區域總部基地。
而中通投資建設的中通快遞新疆智能科技電商快遞產業園正式投入運行,作為中通快遞在新疆區域的樞紐中心、運營中心、商業中心;菜鳥新疆烏魯木齊九鼎園區正式開園,新疆京東“亞洲一號”倉二期投入運營,綜上所述,新疆快遞市場的活力在加速釋放
在廣大鄉村,偏遠之地,商品要順利下鄉,而農品也應順利上行,需要的是上行與下行雙重趨動。
通過中轉集運方式,服務消費品輕松進入了僻遠地區,但是,在這些僻遠之地,有著優質的農產品,比如新疆,哈密瓜、葡萄、牛羊肉……農特產品資源豐富,如何更好助力農特產品出村、賣向全國是一個新的命題。
當然,當地相關部門在對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深化產業協同,加強冷鏈寄遞建設,快遞物流企業也正通過建立產地倉、包機專線、干線冷鏈護航等方式讓偏遠之地特色農產品更快更好走向全國,但這還不夠,還需要電商與物流企業推出新的方案。
如何實行規格統一、品質優良的標準化農特商品低價運到餐桌,賣上好價,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結語:不可否認的是,偏遠地域實在太大,中轉集運模式雖然解決了偏遠地區商品下行問題,但在農產品上行方面卻無能為力,需要有更加創新的物流方案。還有,即便是順豐、三通一達這樣的“大佬”,也無法憑一己之力完成偏遠之地的快遞網絡的全覆蓋,這個過程需要更多力量參與。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