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作出“交通為實業之母,鐵道為交通之母”的論斷,并在《實業計劃》中提出:“讓中國成為擁有10萬英里(約16萬公里)鐵路的現代化強國。”
時至今日,這一構想正式成為現實。
2024年9月14日,隨著龍龍高鐵梅龍段開通運營,中國鐵路總里程正式突破16萬公里。其中,高鐵超4.6萬公里,多項指標穩居世界前列。
“當前,我國鐵路路網規模質量實現重大躍升,高鐵營業里程和商業運營速度穩居世界首位。”國鐵集團發改部負責人表示。
▍年運輸貨值增長至567億美元
為了保障人們出行而交織排列的16萬公里鐵路背后,是多年來大規模真金白銀的投入。
2012年以來,中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65萬億元,累計建成投產鐵路6.6萬公里,其中高鐵3.8萬公里,鐵路和高鐵營業里程增長速度遠高于世界上主要國家鐵路。
目前,鐵路覆蓋了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覆蓋了全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路網密度和人均鐵路擁有量大幅提升。中國高鐵營業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高鐵營業里程的總和,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實現高鐵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的國家。
一個亮點是,2012年以來,老少邊和脫貧地區鐵路建設投資5.4萬億元,占基建投資78.5%。
“我國有145個縣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鐵路服務鄉鎮及以下的客貨車站達到1600多個。”國鐵集團發改部負責人表示。
鐵路網鋪滿全國,離不開鐵路科技。今年6月,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高鐵技術豎起國際標桿。
“當前,我國鐵路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鐵科院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學峰表示。
從細節看,京張、京雄智能高鐵在世界上率先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京滬、京廣高鐵等主要高鐵通道實現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中國鐵路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提升。
受益于此,我國鐵路也為世界鐵路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貨運方面,國際班列開行數量和運行品質持續提升,2016年中歐班列統一品牌以來,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當年1702列增長至2023年的超1.7萬列,增長近10倍,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增長至567億美元。
積極參與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2017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以來,集裝箱貨物年發送量保持了高速增長,2023年完成86萬標箱,同比增長13.8%。
這些成果惠及越來越多的共建國家和人民,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歐班列快速增長
近日,在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伴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劃破長空,一列滿載著東風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開出,接下來的幾天,它將經阿拉山口出境,抵達德國漢堡,再以鐵水聯運方式轉運分撥,經過23天的時間,最終抵達瑞典哥德堡。
這是中歐班列(武漢)又一條新線路。
據了解,此次中歐班列武漢新線路,意味著中歐班列足跡覆蓋到了芬蘭、挪威、瑞典北歐三國。
“通過此次新線路到瑞典哥德堡,全程運行時效約23天,相較于傳統運輸方式,該模式下貨物運輸全程可節省一半時間。”湖北港口漢歐國際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僅中歐班列(武漢)就擁有55條穩定的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大陸40個國家、117個城市。
但開通新線的不僅是武漢。9月4日,一輛滿載著辦公家具、復合多層板、柴油發電機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呂梁市文水站鳴笛出發,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運行10200公里后抵達莫斯科,標志著首列中歐班列(呂梁—莫斯科)順利開行。
上述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國鐵集團充分發揮國際和國內協調機制作用,積極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擴大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開行規模,開行數量和運行品質持續提升。其中,今年陜西榆林、山西呂梁等國內城市首開中歐班列,內陸城市高水平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擴大。
同時,強化境內運輸協調,拓展中歐班列輻射范圍,積極推廣快速通關模式,持續提升中歐班列通關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呼和浩特市首次開行采用“鐵路快通”模式的中歐班列。
不僅如此,鐵路部門還積極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跨里海中歐班列實行常態化開行,通道多元化發展穩步推進。
此外,雅萬高鐵成為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由開通初期的14列增至高峰期的52列,累計發送旅客近500萬人次。
中老鐵路客貨兩旺,國際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彰顯,老撾段日均開行旅客列車從開通初期的2列增至目前的10列,累計發送跨境旅客27.3萬人次,跨境貨物列車由開通初期的日均2列增至目前的14列,累計運輸跨境貨物近1000萬噸。
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貝諾段安全平穩運營,累計發送旅客超880萬人次,為塞爾維亞人民提供了高品質的運輸服務。
▍“一帶一路”成果顯現
當前,中歐班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和標志性品牌,已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中歐班列的常態化運行,對促進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發揮著重要作用。
按照計劃,下一步,國鐵集團將聚焦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持續推動中歐班列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發展,為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可靠運輸保障。
2024年9月,昆明海關發布數據顯示,中老鐵路自通車運營以來,累計監管驗放進出口貨物突破1000萬噸大關,不僅意味著中老兩國乃至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間經貿往來加速,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合作成果的生動展現。
其中,中老鐵路承運的商品實現了質的飛躍,從最初的500多種商品拓展到現在的3000余種,為沿線國家間的經貿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可能。
從國內數據來看,國家鐵路局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前8個月,全國鐵路完成貨運發送量33.78億噸,同比增長1.7%,其中8月發送貨物4.33億噸,同比增長5.4%。
當前,鐵路部門積極推動公轉鐵運輸,深化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優化貨運產品供給,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全程物流服務,打造快捷物流品牌,推動貨運裝備創新升級,研發投用了鐵路貨運95306系統,實現鐵路貨運業務線上辦理,大幅提升了貨運能力和效率。
受此利好,2023年,我國鐵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分別完成50.1億噸、36438億噸公里,兩項指標均穩居世界首位,其中貨運量超過世界排名第二位、第三位的美國、俄羅斯貨運量總和。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