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制造業發展迎來新的里程碑。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引資穩資力度,抓緊推進和實施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等改革措施,進一步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而就在半個月之前,《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正式發布,我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進一步縮減,在制造業領域實現“清零”。
制造業是我國開放最早的市場領域,也是競爭最充分、全球產業分工合作最緊密的領域。經過四十多年的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國制造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也一直是全球制造業投資熱土。據商務部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418.6億元,較去年同期提高2.4%。
當前,中國正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創新中心”轉變,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積極參與全球化競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優質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是我國制造業企業的新使命。
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對國內制造業企業來說,外資和內資將完全享受同等待遇,在更多領域實現公平的“同場競技”,對核心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外資企業的進入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一些國內企業會擔心市場份額和利潤因此減少,生產經營遭遇挑戰,甚至部分企業或許會選擇避開與外資企業直接競爭,轉向低端市場或退出外資占優的市場。從長期來看,這勢必將倒逼各領域的制造業企業更注重練好“內功”,主動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突破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本土企業只有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化壓力為動力,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中國持續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外資的進入會帶來全球范圍內的供需信息、人才聚集、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等,這也給本土制造業企業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企業發展所必需的高端發展要素的匯聚和流動,會給有目標、有準備的企業插上“翅膀”,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奔跑。正如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帶動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推動了中國汽車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也意味著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對外開放。與外資企業的合作和競爭,有利于國內企業更好地學習、對標甚至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的制定。比如在環保技術方面,更早、更多地接觸到國外相對成熟的經驗,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具有重要意義,也更有利于推動產品出口。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更多看重的是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方面的低成本優勢,那么現在外資持續看好中國,是因為經過幾十年發展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高素質的勞動力和完整的產業鏈。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清零”,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加快形成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沉下心來練好“內功”,才能實現中國制造業與世界的雙向奔赴。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