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電商進軍香港的步伐,快遞也在香港進行布局,京東物流,順豐速遞,菜鳥通達極兔,一個都不少,香港成為快遞競爭的一片熱土,也是快遞走向世界的一個窗口。
一、跟著電商去香港
香港正在經歷的“北店南下”熱潮,印證了香港消費者對內地新消費模式的高度接受。香港這個購物天堂,新零售業態有待開發,因此,吸引了內地各大電商平臺的目光,為了吃下這塊“大蛋糕”,電商巨頭們開始暗流涌動了。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GPD達到了2.4萬億人民幣,具有高度發達的經濟和龐大的消費市場,國內電商重金砸向香港,看中的不僅是香港本身,也看重粵港澳大灣區的消費潛力,同時也是電商巨頭在境外業務方面的新探索。
長期以來,由于線下購物的高度發達以及本土電商平臺的包郵、退貨成本較高,缺少物流體系支撐的香港電商市場尚未完全成熟,全球電商滲透率方面,目前中國內地、美國和韓國已經達30至40%,而香港卻僅約5至10%,這為內地電商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曾經,阿里曾因香港業務增長放緩,砍掉了香港辦公室,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在新的消費業態和消費習慣刺激下,香港正迎來一個不斷增長的電商市場,
但香港電商落后于整個時代,沒有誕生有影響力的本土電商平臺,究其原因,履約成本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因素,而香港電商面臨物流配送痛點,對于經驗豐富的內地電商和物流來說,想要解決并不難。
京東在香港的布局可追溯至五六年前,今年以來,才有大手筆,近日,京東宣布投入15億元布局香港市場且長期上不封頂,其中商品價格補貼將為香港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通過降低商品價格,讓消費者能夠以更親民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商品。
京東電商在大促期間,不僅為香港市民提供內地的好物,還引入全球溯源好物,為香港用戶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購物之門,當地用戶可隨心挑選來自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口產品,價格更優惠、品質有保障。
京東云打造的防偽溯源平臺,實現了商品全流程可追溯,為眾多安全、健康高要求領域的商品提供了防偽追溯服務。
電商集體入港的大時代背后,對快遞品牌而言,一個最大的轉向和風口已經到來且形成,那就是進入香港,香港電商市場規模擴大,獲益的也將是與之唇齒相依的物流企業。
電商與快遞是孿生姐妹,電商布局香港,自然需要快遞的賦能,各大電商都在通過提升物流服務和優化消費者體驗,來搶占香港市場。
京東面向香港地區用戶推出自營滿299元免運費送上門服務,不限定時段、不限定品類,為當地用戶提供更具性價比、更快捷的配送服務體驗,為京東在香港市場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京東在香港上線的 “一件免運費” 專區,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擇,進一步拓展了在香港市場的用戶群體,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京東如此,淘寶呢?投入10億元人民幣把香港變成包郵區,從10月1日開始,推出限時滿99元包郵到港服務。完成這一任務的主要是菜鳥,在國內基礎設施不足的菜鳥,在香港已建成11個分撥中心、750多個菜鳥自提點,以及強控干線和本地自營車隊,這為菜鳥實現香港地區次日達服務奠定了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菜鳥建造的香港智慧港,以其獨特的設計語言,詮釋了企業品牌形象的創新表達,先進的自動化物流技術的應用,展示了物流行業向智能化轉型的未來趨勢,向世界宣告著物流業的未來已來。
隨著跨境電商的興起和“反向海淘”的流行,香港成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節點,快遞企業通過進軍香港市場,可以更好地服務跨境電商和滿足內地消費者購買香港商品的需求。
深港通關后,“港人北上”帶動高漲的消費熱情,不少內地品牌看準趨勢,布局香港,他們是境內快遞的忠實用戶,也把快遞需求帶到了香港。
眾多中國品牌在境內是攜手國內快遞企業發展壯大的,它們進入香港,需要快遞企業也布局香港,延續這一合作的趨勢,比如,順豐同城和進港品牌一起適應并激活當地線上消費環境,繼續拓展全渠道合作。
內地電商的入駐香港,品牌的進入香港,極大地豐富了香港用戶的購物選擇,加劇了香港物流和電商市場的競爭,但也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最終受益的將是廣大消費者。
其實,快遞進入香港市場,是香港快遞服務需求的映射。不可否認,香港多元化快遞需求持續增長,但本地快遞服務供給并不匹配,在精細化的物流服務上,香港地區目前還存在著很大的缺口,高效的履約交付成為電商消費者的剛需,也對“最后一公里”配送和整個物流鏈路的無縫銜接提出了更高要求。
香港作為一個具有高消費潛力的市場,但是快遞業務始終跟不上內地的步伐,也滿足不了香港市民的需要,且其快遞成本非常高昂,長期以來,香港的快遞配送服務品質參差不齊,相比較,內地快遞的優勢明顯。
順豐同城SoFast剛進入香港市場時,一家名叫“星島”的香港媒體對其和GOGOX、Lalamove進行了跨海送花測試大比拼,最終測試結果顯示,在取貨、到達目的地送貨,以及在配送價格上,SoFast都全部勝出。
對企業來說,也是如此,2022年的一項針對香港本地300家中小企業調查顯示:快速、靈活、穩定的即時送貨服務已成為中小企業商家生存關鍵;調查結果顯示,有六成半中小企正面臨物流挑戰,針對于此,菜鳥在港不僅推出了“消費者對消費者”(C2C) “菜鳥EASY寄”服務,還推出“企業對消費者”(B2C)一站式電商物流解決方案。
2024年香港在線配送市場收入總額將增長12.2%至287億人民幣,預測顯示,在線配送市場整體收入至2029年預計將達到408.9億人民幣。香港物流行業從業人數超10萬,但絕大部分服務于國際物流和跨境運輸,中低端市場留下空白。
快遞在香港正處于發展機遇期,是一大藍海市場,具備較大增長空間。
國家郵管局數據顯示,2023年,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2%。現在,從服飾、家具到各類家電數碼產品,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開始在國內各大電商平臺搶購,這種現象被稱為“反向海淘”。
目前,香港有許多從內地網站購物的資深達人,因為他們發現內地的購物網站“好便宜”“很劃算”,為香港消費者提供了便利又省了錢,復購成為家常便飯。
越來越多的香港消費者涌入內地山姆會員店、Costco、盒馬等線下場景,而部分消費者不想帶貨過關,需要快遞服務。順豐速運就針對香港消費者在深圳山姆購物后不想帶貨過關的需求,推出山姆深港半日達服務。
大灣區正在深化,聯系更加緊密,快遞也應借此東風,獲得增量,同時,也促進大灣區的合作的快捷與深化。內地快遞的入駐促進了香港物流行業的升級與發展,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跨境電商和零售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今年5月14日,順豐宣布其服務正式上線,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實現跨城及同城能力對接,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各市產業帶和商業往來的需求。
總之,香港不完善的物流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住了電商的發展,但也為內地的各大電商平臺提供了合適的切入點。實際上,電商進入香港,是在用快遞“搶占”香港市場。
因此,京東這次的15億元的投入,菜鳥的10億投入,重點是放在自營快遞體系的建設上,試圖用極致的快遞性價比來搶灘香港這片商機,事實也證明,優質的物流體驗也反哺電商在港澳售單量的增長。
香港已然成為各行各業的“開疆拓土”的必爭之地了,電商進入香港是如此,快遞進入香港也是如此,各大快遞企業紛紛進軍香港市場,這一趨勢背后是市場潛力的吸引與國際化戰略的推動。
二、各顯其能爭地盤
業界有人擔心,快遞進入香港,能否打開一片天地呢,取得較好的效果呢?美團入港的事例,給業界吃了一顆定心丸。
去年5月,美團在香港地區推出外賣平臺KeeTa,很多人以為,KeeTa在香港地區可能會因為水土不服而戰績慘淡,結果卻讓人感到意外,截止2024年3月,KeeTa訂單量的市占份額達到44%,成為香港地區第一大“餐飲外賣”平臺,表現出色。
而就快遞來說,京東內部消息,京東快遞在香港一年里,日均攬派快遞量增長24倍,內地與香港互寄快遞量增長16倍,整體快遞業務量達到雙位數增長。
快遞進入香港,能否復制內地成熟的商業模式,這需要辨證地看。各大快遞公司本身在內地積累了豐富的各具特色的配送經驗,進入香港市場后,只需要稍作調整,就可以實現內地模式和香港市場的無縫對接,這是毫無疑問的。
菜鳥憑借在復雜多變的電商市場中累積的豐富經驗,在港已經建立起柔性供應鏈能力,這種靈活適應的能力,令菜鳥能夠更快捷、更有效地回應市場需求變化。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不斷推進,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系將更加緊密,當下香港流行一句話:“就算你不去深圳,深圳也會來找你。”正反映了這一趨勢,國內快遞可以充分發揮其在國內市場的經驗和優勢,拓展香港市場。
同時,進入香港,又不得拘泥于內地的經驗,畢竟香港與內地有差異,各大快遞在香港布局也在“創新”,最明顯的標志是品牌創新:順豐同城以“SoFast”品牌登陸香港,翻譯成中文就是“如此的快”,簡單、直接,不僅很香港,也與內地品牌形成區隔,而美團外賣以KeeTa品牌入港。
是否用國內的品牌,還是設立新品牌,需要入港的快遞企業認真考慮,似乎各有利弊:用內地品牌,可延續品牌的知名度,一進場就自帶光環;設新品牌,可起一個符合香港習慣的品牌名稱,拉近與香港民眾的距離,更有不吃老本,立新意,打大仗的意味。
然而內地快遞企業在競爭中培養的優秀基因,還是應該繼承的,在什么地方也是寶貴的財富。基因決定了你擅長做什么,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進攻姿態和戰略著力點。
例如,順豐同城的順豐烙印,深深刻在順豐同城的基因里,其成長離不開與順豐整個集團體系的協同,即使在香港,順豐同城SoFast依托順豐香港(SFHK)APP實現即配業務落地,直接觸達順豐香港已有的廣泛用戶基礎。
進軍香港明顯是擺好了陣仗,準備大干一場,然而,香港與內地還是有較大的區別的,各快遞公司在布局香港時,也因地制宜,各顯其能。
快,是內地快遞的符號,針對香港本地物流的“慢”,各快遞公司都在“快”上作文章,去年10月,京東物流全面升級京東快遞港澳服務,實現最快四小時送達,送貨上門及夜間派送等,夜間派送時間最晚延長至晚上22點,為白天不便收貨的用戶提供了個性化的送貨服務。
而菜鳥在香港推出“次日達,晚到必賠”服務,順豐的跨境集貨轉運平臺“順豐集運”也全面升級,為香港地區用戶打造“全港可上門,最快當日達”,都是在“快”上作文章。
內地各快遞龍頭,在香港的拓展,也具有內地符號。京東快遞,延續內地的傳統,開設全新的快遞運營中心,實現全自營運營模式;并在香港、澳門推行 “微笑面單”,也就是內地的陷隱私面單,只還過在打×的地方,換成了笑臉 (^_^) 代替,更具人性化。
更有特點的是,在香港,京東物流落地首個供應鏈產業基地,客戶在香港所需的貨物可備貨至供應鏈香港產業基地,并根據門店需要進行及時配送補貨;另一方面,香港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多個線上平臺下單,相關產品便可在供應鏈香港產業基地進行生產、出庫,并由京東快遞小哥送貨上門。
作為淘天的菜鳥,跟隨其進入香港,針對香港取快遞,需要坐幾十分鐘的大巴車,逾期沒拿還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而送貨上門,則需要花費大概20港幣的配送費用,菜鳥推出的特色服務是自提。
菜鳥的香港自提點及自提柜數目增至800個,到年底預計會有超過1000個自提點柜,一定程度上覆蓋全港,菜鳥自營的自提點遍布香港大街小巷,憑借此,菜鳥便可將配送服務的觸角延伸到香港居民的家門口,構建300米寄件圈。
內地快遞與本土品牌的聯合也是開拓香港市場的一條捷徑,電商如此,快遞也是如此。比如,淘寶聯合香港本地的合作伙伴信和集團,將在香港油尖旺區中港城投入建成約4000平方米的線上線下家具家體驗館;而菜鳥在香港,也與多個電商平臺及品牌商家開展合作,正式在香港開通了本地快遞服務。
京東物流為了滿足香港地區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和購物體驗,11.11前夕,與香港郵政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推出香港郵政“自取”業務,京東快遞寄送的到港快遞,可以在香港119間本地郵政局及162個智郵站進行提取。
今年8月7日,香港貨航與中通快遞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香港貨航將為中通快遞提供貨機托管服務及貨機包機服務等。
上面說過,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開始在國內各大電商平臺搶購商品,這種現象被稱為“反向海淘”,針對這種現象,集運作為一種新興的物流方式在香港被廣泛使用,“集運”顧名思義就是將多個包裹合并成一批,然后統一運輸。
除了菜鳥、順豐、DIMBUY、淘派送集運、微集新世代等頭部玩家,還有眾多腰尾選手,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延誤、亂稱重、丟件等時有發生。
針對此,順豐宣布跨境集貨轉運平臺“順豐集運”全面升級,針對香港地區推出“全港可上門,最快當日達”的極致服務體驗;菜鳥推出“次日達,晚到必賠”服務,未在承諾時效內送達,菜鳥會主動向每筆訂單賠付至多60元人民幣。
香港相對內地省份,地方小,陸地面積僅約1110平米,常住人口約753萬,人口密度大,寫字樓和住宅高大且集中,又高度發達,對同城遞送有很大的需求,
7月1日,國內規模最大的第三方即配平臺順豐同城以“SoFast”品牌正式進入香港地區,預計至年底覆蓋全港。
大家知道,香港不僅是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更是會展中心,香港著名的建筑之一就是會展中心,而會展需要物流服務的,在港打入會展物流也是內地快遞需要開拓的市場。
澳門舉辦的第二十九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京東快遞就作為大會物流服務商,為來自北京、香港、廣東、遼寧、浙江、青海等內地十余家參展企業提供包含展前、布展、撤展等全流程物流服務。
京東快遞還為國內參展廠商提供“暫進復出”寄遞方案,即幫助展商把參展原樣運至澳門參展,展覽完成后再復運回內地,并在特定期限內免納進口關稅,深得好評。
香港是世界窗口,會展之地,京東入局會展物流服務商,開了一個好頭,標志著在這一領域的突破。
可以肯定地說,隨著內地快遞物流的入駐,香港競爭將激烈起來,想占據一定的份額,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各大入港的快遞公司已這樣做了,但是還不夠。
不可否認,香港市場高昂的物價和人工成本,給內地快遞的進港運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順豐同城在香港招募騎士,每小時達300港元,因此,快遞布局香港,要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末端人力短缺,倉儲成本居高不下等。
相對來說,香港對國內快遞品牌的認知度較低,短時間內實現盈利或達到預期的市場反響似乎不太容易,需要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在香港打造成家喻戶曉的物流品牌。
如果你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香港市場的開拓,不僅是香港,而是向全球進軍吹響的號角,你就會覺得這些挑戰不算什么。
三、作為跳板走世界
在跨境電商高速發展和政策的推動下,快遞企業掀起一波“出海潮”,快遞入局香港,也不失為出海的一步好棋,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擁有與國際接軌和開放包容的優勢。
快遞出海,香港可為跳板,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紐帶的香港,往往是其快遞企業國際化戰略落地不可或缺的一環,進軍香港市場,意味著其正在邁向國際市場,例如在香港歷練一年的美團,憑借在港的經驗,正準備涉足中東市場。
從地理位置來看,香港位于亞洲的中心,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樞紐,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香港成為企業要拓展海外業務需要的承接地,即有國際化的標準,還不需要很麻煩的流程程序,香港正是這樣的地方,快遞企業利用香港作為跳板,在與本地平臺競爭的同時積累國際化擴張的寶貴經驗,逐步擴大其國際化的品牌形象。
香港擁有天然良港,港口設施先進,貨物吞吐量巨大,航運業十分發達,再加上香港具備開放的經濟政策、健全的法律體系,所以,很多大廠把香港及周邊城市當作出海、國際化的橋梁,香港市場是內地企業與全球資本鏈接的橋梁,快遞開拓香港,是對香港快遞市場潛力的認可,也是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
快遞企業通過對香港市場的深耕,不僅有望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且開啟境外業務的新探索,以香港為跳板,快遞龍頭有望將全渠道快遞服務體驗輻射到更多的海外市場。
在港跑通的多種業務模式下,使快遞企業出海的起點更高,阻礙更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市場環境有助于快遞企業打造自身的跨境物流、跨境配送體系。通過在香港市場的布局,企業可以積累跨境物流的運營經驗,提升企業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運營能力,為未來的國際化發展奠定基礎。
如何在國際化市場中尋求差異化,是未來國內快遞突圍的關鍵,而香港,可作為國際市場差異化的實驗地,這也是快遞進軍香港背后的真實意圖,香港不僅與內地文化相近,更和國際接軌,是內地市場與海外市場的“雙向門戶”,無論是要向“內”深耕,還是向“外”拓展,都是內地企業鏈接內地與海外的最佳“跳板”。
正如菜鳥高管所說,在香港開通快遞標志著菜鳥國際化戰略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其全球物流網絡布局的進一步深化,有助于提升國際競爭力,香港這塊風水寶地,在順應國際化與物流出海的背景下,被慢慢挖掘到了。
我們相信,多數快遞品牌把香港當作“出海”戰略中重要一環,以此為跳板更好地“走出去”,哪怕經營成本高企,為了融入國際化市場,在產品和業務端接受全球消費者檢驗,也是值得的。進軍香港市場,或許就是下一個出海謀局的開始。
結語:今天的香港是購物天堂,明天的香港將是快遞的熱土,無論是境內知名電商,還是龍頭快遞,在香港的布局,無疑是做了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下一盤大棋。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