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電商頭條 作者 | 吳昕
拼多多砸重金,挖百度AI精英人才
2023年開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元年,全球引發“百模大戰”。
兩年后,2025年初,全球AI產業也迎來了一個革命性的轉折點。DeepSeek公司僅憑560萬美元的研發投入,便成功打造出了一款性能超越美國十億級模型的智能引擎。
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AI技術作為最前沿的風口,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協作模式和生活方式,這一點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近日,阿里巴巴宣布未來三年內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一投資總額甚至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和。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在電商行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重塑了電商行業的多個方面,還為電商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眾多電商巨頭紛紛在此領域發力,通過AI技術為電商業務賦能。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在AI領域保持低調的拼多多也開始加速布局了。
據雷峰網獨家消息,拼多多內部已經組建了電商推薦大模型團隊,該團隊的負責人曾是百度鳳巢的核心成員。
有知情人士透露,這位負責人在百度時年薪已達千萬級別,而拼多多此次給出的待遇更是誠意滿滿,年薪遠超在百度時的水平。
此外,還有知情人士指出,拼多多早在去年就從百度招募了一批人才,專注于大模型相關項目的研發。
目前,拼多多的大模型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比價系統、推薦、廣告、搜索、客服等多個領域,這些應用領域一直持續得到投入和優化。
雷峰網還透露,拼多多內部的大模型團隊之間會進行激烈的競爭,收益將直接以各小組之間的PK結果為準。
當然,關于該消息的準確性還需進一步核實。
此外,我們可以發現,隨著OpenAI對國內市場的斷供,國內各大廠商和大模型公司紛紛加大對自家大模型及相關產品的投入,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然而,在這一背景下,拼多多卻顯得相對冷靜,對外發聲較少。與其他互聯網大廠對大模型的戰略重視相比,拼多多在AI領域的投入似乎并不顯著。
除了此次消息外,拼多多關于大模型的最近一次消息還要追溯到2023年11月。
當時,多個招聘信息顯示,拼多多正在高薪招聘NLP大模型算法工程師,成立AI大模型團隊,探索AI大模型在客服、對話等場景下的應用。
不過,當時拼多多內部人士曾對媒體解釋稱,“公司在AI大模型上暫時沒啥布局,內部確實在做AI智能客服,但算不上大模型量級。”
如今,在各大互聯網大廠紛紛接入DeepSeek的當下,拼多多加入戰局,或將進一步改變市場格局。
那么拼多多接下來是否會有更多的動作?又將如何應對此次拐點帶來的挑戰?這些問題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都值得關注。
拼多多的AI哲學:堅守本分,理性探索
其實,曾在部分人眼中,拼多多對于AI的態度頗為獨特,甚至會用“異類”來形容。
因為在互聯網大廠紛紛將大模型從概念推向應用實踐的浪潮中,拼多多并未急于跟進這潮流,反而是選擇了靜觀其變。
這一態度并非無的放矢。實際上,早在很久以前,業界就對拼多多的這一立場有過深入的探討。
有專業人士認為,這可能與拼多多的核心價值觀——本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拼多多五周年慶典上,創始人黃崢曾明確表示:“公司的基礎價值觀是‘本分’。本分就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為誰創造什么樣的價值,依賴誰活著,自己的職責是什么。拼多多存在的核心是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孜孜不倦地為消費者爭取‘多實惠,多樂趣’是我們的本分。”
拼多多的官網也對此進行了解釋:堅持本分的價值觀,始終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不斷努力滿足最廣大用戶的需求。
這種本分價值觀強調回歸商業的本質,專注于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和服務。
而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本分”這一價值觀已經深深融入了拼多多的企業文化之中,影響著公司在各個層面的決策,其中也就包括了對AI大模型的投入與否。
與此同時,也有專家指出,拼多多何時布局生成式AI及大模型,或許更多地取決于黃崢個人對AI的判斷。
早在2016年,黃崢就對AI有著獨到的見解:“最近AI特別火,很多人開始覺得AI將取代人類了,但我模糊的感覺,如果是現在的這種0101的確定式(機械式)判定的基礎,應該是有巨大局限的。它完全遇到哥德爾證明中說的不可判定問題,以后若有了量子計算機,那會是怎樣?我不知道,因為理論上量子計算機可以不局限于有限條公理,不局限于01機械式判。”
簡而言之,那時的黃崢意識到AI存在不可判定的問題,難以準確預判。在某種程度上,這與當前AI領域對類似GPT等大語言模型的判斷有著相似之處——生成式AI具有不可預測性。
而AI的這種不可判定性與黃崢堅持的“用常識做理性的判斷,用理性的意念指引行動”原則相悖。
因此,在拼多多創業初期,黃崢就對AI有了清晰的定位:AI只是提升業務的工具。
例如,2019年拼多多擴大了算法團隊,利用內部所謂的“分布式AI”技術研究個體的潛在消費需求,實現“貨找人”。
“未來平臺的發展方向是通過機器和算法替代人工選品,盡可能減少人工對規則的干預。”黃崢表示。
雖然黃崢已退出拼多多管理層多年,但作為拼多多的“靈魂人物”,他的思想和戰略依然深深烙印在公司的每一個角落。
黃崢卸任后,接任的陳磊對AI的定位也頗為“務實”,即關注AI能為公司現有業務帶來多少賦能和提升。
陳磊強調:“性價比是零售業的核心問題,AI將為我們帶來驚喜。”
他關注AI在用戶習慣分析和商品匹配上的作用,以及基于用戶購物和交易數據構建的數據庫在AI賦能下能否更加精準。
回顧拼多多在AI領域的布局,不難發現,其一切戰略規劃都是圍繞電商這一主營業務展開的。而這也再次印證了拼多多“本分”的價值觀。
至于,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黃崢對AI的理解是否有所改變?拼多多是否會加快布局生成式AI及大模型?這些問題我們無從知曉。
但從拼多多近期的動作來看,可以確定的是,它有在堅定地投資未來,努力建設面前的新世界。
在這個新世界中,拼多多將繼續堅守“本分”價值觀,以理性、務實的態度探索AI技術的無限可能。
“在這新世界中,我們的美好旅程才剛剛開始。”
AI電商的核心是電商
不可否認的是,在電商交易的廣闊舞臺上,大模型產品正逐漸嶄露頭角,扮演著愈發關鍵的角色。
近年來,眾多電商平臺紛紛涉足大模型產品的探索,將AI電商視為戰略布局的重點方向。
以去年雙11為例,淘寶天貓率先行動,升級了面向商家的AI工具——“生意管家”。這一工具整合了素材生成、數據服務、經營代理等多項AI功能,為商家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數據顯示,在雙11期間,“生意管家”累計服務了400萬商家,助力中小商家生成超過1億件商品及營銷素材,并為超過80萬商家進行了超過200萬次的數據流量分析,極大地提升了商家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淘寶商品個性化功能面向不同目標人群生成不同的主圖 圖源:淘天速遞
京東則在AI+產業應用方面持續深耕,不斷推陳出新。去年雙11期間,京東對商家工具進行了全面升級,涵蓋了店鋪管理、營銷推廣、服務能力等多個維度。
同時,京東還引入了20款可免費使用的AI工具,將AI能力深度融入商品經營、店鋪管理、訂單服務、客服接待等運營全鏈路中,為商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運營解決方案。
此外,京東還向商家開放了數字人直播等數十款AI工具,通過AIGC技術幫助商家一鍵生成營銷素材,使內容制作效率提升了90%以上。
抖音電商則依托豆包大模型和火山引擎,在AI電商領域緊跟淘寶、京東的步伐。
在去年雙11前夕,抖音電商推出了“AI場景+商家經營提效解決方案”,基于豆包語音模型、大語言模型和視覺模型等AI技術,在電商的貨架場、直播場、客服場等場景提供了AI生圖生視頻、AI練播房、AI客服助手等一系列商家經營提效工具。
同時,抖音電商還利用豆包·視頻生成模型,將商品轉化為3D動態多角度展示視頻,匹配適合的營銷背景素材并生成不同尺寸快速上架,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直觀、生動的購物體驗。
AI電商的發展勢頭已不可阻擋。各大廠商正積極嘗試新的AI技術,從商家到消費者,從國內到海外,都在不斷探索和實踐。
然而,AI技術的應用并非一蹴而就,AI電商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電商企業需要不斷積累和分析數據,優化算法和模型,提升AI技術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同時,電商企業還需要在技術升級的基礎上,對商業模式、市場定位、用戶關系管理等多方面進行全面革新。
個性化消費需求、柔性供應鏈、供需匹配與人機互動或正逐漸成為新的市場鐵三角,推動著電商行業的變革。
正如馬云所言,AI電商對誰都是機會,也都是挑戰。
接下來,無論是拼多多,還是其他電商平臺,對于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或將變得更為激進,以期拿下AI電商這波新浪潮的主導權。
但無論如何,AI電商的核心仍然是電商,技術的革新最終還是要服務于電商業務的本質——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和更高效的服務。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