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鐵路發布一組數據,今年鐵路累計發送貨物同比增長2%,其中,集裝箱運量同比增長14.6%。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當前集裝箱供應鏈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因素影響,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考驗。
然而,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簡稱“集裝箱行業協會”)表示,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到2027年,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將達到15%左右。可見,在面臨集裝箱供應鏈諸多不確定因素下,國內集裝箱市場仍被看好。
▍鐵路貨運集裝箱化三重突破
近年來,國家鐵路集裝箱運量均高于貨物發送量平均增速,從散貨到集裝箱的升級,看似是運載工具的迭代,實則是物流體系向精細化、專業化邁進的信號。
“散改集”驅動降損增效。鐵路貨運的集裝箱化浪潮,是傳統運輸模式向現代物流轉型的典型縮影。過去依賴散貨運輸的煤炭、鐵精礦等大宗商品,如今通過敞頂箱、頂開門集裝箱等技術創新,實現了運輸效率與安全性的雙重突破。
福建馬坑礦業采用敞頂箱運輸鐵精礦的案例極具代表性:通過全封閉設計及龍門吊裝卸技術,貨物途損率從1.593%驟降至0.3%以下,既減少了資源浪費,更降低了企業隱性成本。這些技術突破的本質,是鐵路貨運從“運貨”向“護貨”的思維轉變。通過標準化、模塊化的集裝箱技術,不僅解決了散貨運輸損耗高、污染風險大的痛點,更推動貨物運輸環節與制造業生產流程的深度耦合。
貨運變遷折射產業升級。鐵路貨運的貨單變化,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躍遷的清晰軌跡。湖北首列動力鋰電池鐵路專列實現“一日達”,陜西新能源汽車出口專列突破5000列,中鐵特貨新能源車年運量三年增長超130%。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運輸的爆發式增長印證了中國制造“新三樣”的全球競爭力。
當鐵路貨運從運輸煤炭轉向運送鋰電池,從搬運礦石轉為裝載智能汽車,這不僅意味著運輸品類的升級,更映射出中國產業鏈從“重”到“輕”、從“量”到“質”的結構性轉變。值得關注的是,這種貨運結構的調整與“雙碳”目標形成共振。新能源裝備運輸需求的激增,既是對綠色制造的支撐,也是鐵路低碳運輸優勢的集中釋放,形成產業升級與運輸轉型的雙向賦能。
“一單制”重構物流生態。在多式聯運成為物流主流的今天,鐵路部門通過“一單制”改革,正從運輸服務商轉型為供應鏈整合者。山西乙二醇專列實現鐵水聯運全程數字化調度,新疆硫酸運輸首創物流總包模式,這些創新打破了傳統運輸的行政壁壘和技術孤島,95306平臺的多式聯運功能上線,標志著鐵路貨運進入“一鍵通聯”時代。這種模式變革的深層意義,在于推動物流業從“成本中心”轉向“價值中心”。當鐵路能夠提供從工廠到港口、從內陸到海外的全程解決方案時,其角色已從運輸通道升級為產業協作的紐帶,這正是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題中之義。
從技術突破到結構升級,再到模式創新,鐵路貨運的“三重變革”勾勒出中國物流體系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路徑。這些變革不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通過降低社會流通成本、支撐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推手。這既是交通強國的必然選擇,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落子。
▍國內集裝箱市場趨好
近日,集裝箱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牧原在上海集裝箱多式聯運亞洲展上做出上述表示,“美國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的關稅政策不斷加碼,加劇了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
春節過后,我國主要集裝箱港口外貿集裝箱出口量恢復速度滯后于往年;同時,紅海危機解除時間尚不確定,一旦紅海航線恢復,航運市場將產生過剩空箱,進一步降低新箱采購需求;美國已完成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等領域發起的301調查,將就采取的限制措施征求公眾意見。
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到2027年,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將達到15%左右。而紅海危機加速了當前集裝箱供應鏈的緊張,推動了集裝箱供應鏈的需求增長,航運公司和租箱公司為應對地緣政治影響及國際貿易形勢變化,備箱意愿增強,多重因素疊加帶動了當前集裝箱市場需求。
據集裝箱行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集裝箱總產量約為810萬TEU,同比增長268.2%,再創歷史新高,中國集裝箱繼續保持全球96%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當前,我國集裝箱市場格局保持穩定。中集集團、上海寰宇、新華昌集團、勝獅貨柜和富華集團等主要集裝箱生產企業占據我國集裝箱市場約95%的份額,其中中集集團、上海寰宇和新華昌集團市場份額分別約為47%、21%和16%。
集裝箱產能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其中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集裝箱產能分別占總產能的44.6%、36.9%和18.5%。集裝箱協會稱,集裝箱大廠沿大型港口布局,有利于集裝箱出口,同時為沿海港口提供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箱源。
同樣受紅海危機影響,集裝箱租賃市場需求旺盛,2024年前三季度集裝箱出租率都達到了98%以上。同時租賃市場集中度較高,2024年前五大集裝箱租賃公司約占市場份額82%。
“雖然2024年中國集裝箱出口量創歷史新高,但出口額增幅低于出口量增幅,集裝箱單價較上年有所下滑。”李牧原稱,在區域及客戶結構變化上,北美地區集裝箱市場占比提升。2024年中國集裝箱出口量前5位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香港、美國、瑞士、德國和新加坡。集裝箱全球出口區域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地區。其中亞洲、歐洲和北美市場分布占比47.5%、27.6%和23.0%。(來源:中國網、中國經營報)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