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無論從發展歷史還是行業地位,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北起院”)都是自動化物流系統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跑者,您作為北起院的院長,更是一直參與并領導這一行業的技術革新和市場開拓,見證了這一行業在中國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那么,請您首先向我們的讀者介紹一下這一行業目前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陸院長:所謂“自動化物流系統”目前尚且沒有一個界限非常明確的定義,從宏觀上來說,更多指的是物流系統的信息化。我們通常把通過自動化裝置完成貨物的存儲、搬運、分揀、裝卸等主要作業內容的物流系統稱為自動化物流系統。
這一行業在2000年之后開始快速發展,在此之前的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基本上集中應用于人不宜操作的特殊工況,例如有毒有害作業、黑暗作業等,像作為感光材料行業的中國膠片廠,就比較早地使用了自動化物流系統。從90年代后半期開始,一些汽車廠、機械工廠等大規模生產的行業,隨著生產集中度的越來越高,對于自動化物流系統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后來這樣的需求逐步“感染”了食品加工、圖書、服裝、醫藥等行業,尤其是2000年以后,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的紛紛涌現也使客戶陣容不斷擴大。
目前來說,在整個物流行業中,自動化水平比較高的物流系統大約占40%左右,相對集中在醫藥配送、食品、服裝、煙草等行業。而在其他的領域中,這一系統對人工的依賴程度仍然很大,包括電子商務配送,主要出于對成本及業務規模等因素的考慮,這樣的物流系統中配備的自動化作業裝置不是很多。
記者:請您結合北起院的成功案例談一談,自動化物流系統主要幫助企業解決了哪些問題?相較于傳統的倉儲系統,具備哪些明顯的優勢?
陸院長:北起院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彼時距離“物流”這個概念在美國興起已經有30余年了。當時國家提出振興機械工業的口號,自動化物流裝備作為機械工業的一部分在我國還是一項空白。出于拓寬機械工業產品范圍、填補產品品種空白的初衷,北起院開始研發自動化物流系統。伴隨著我國各種產品的產量越來越高、生產集中度越來越大,自動化物流系統的好處也慢慢顯現出來,這是研發之初沒有預想到的。與傳統的倉儲系統相比較,自動化物流系統使存儲更加密集,不僅大大縮減了以前因為依靠人工作業或人工輔助的機械作業而浪費的通道空間,也增加了以前難以企及的堆垛高度。此外,存取快速也是它的一大優勢。這一方面提高了作業效率,同時也節省了勞動力。第三,它還具備存取準確的特點,大大減少了差錯率。庫存產品的出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存取差錯造成的,例如本該發出A貨,結果發出了B貨,或者本該取一種批號的產品,結果錯取了另一批號,盡管是同一種產品,但仍會造成先生產入庫的沒有發貨,反而發出了相對“新”的產品。特別是一些時效性強的,容易導致舊的或過期的產品只能降價處理或報廢,這對貨主來說是很大的損失。第四,自動化物流系統的應用還極大地減少了貨物的破損率,毫無疑問,其安全性比人工搬運大為提高。總的來說,自動化物流系統增加了作業效率,提高了倉庫周轉率,這些都是傳統的倉庫所無法比擬的,而在進出庫數量大、頻率高的倉庫表現尤為明顯。比如聯想公司之前因為差錯率和破損率問題造成的庫存積壓占到產品總量的1.5%左右,而在應用了自動化系統的當年,僅此方面挽回的損失就足以收回當初的投資,至今十幾年來,其為企業帶來的益處可想而知。
記者:自2009年我國頒布《物流業振興規劃》以來,陸續又推出了“國八條”、“國九條”等政策,我國物流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這對于自動化物流系統的發展會帶來哪些機會?目前,自動化更多應用于軍工、煙草、醫藥、航空等一些實力比較雄厚的行業,您認為自動化在中國的推廣和普及還存在哪些阻礙的因素?
陸院長:物流業本身是一個利潤比較低的行業,投資不小,但產生的附加值比較少,回報很慢,因此在發展之初如果沒有國家相關政策扶植的話是難以為繼的。上面提到的這些國家振興物流的政策,實際上是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整合了我國的物流資源,減少了土地稅負、周轉費用等,對于廣大的物流企業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目前我國的物流成本很高,占到GDP總量的20%左右,而這個數字在發達國家僅僅是8%到10%之間。而中國作為世界排名第二的經濟大國,經濟總量很大,即便1%也已經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這個行業還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現在整體的物流水平相對來說不是很高,而自動化物流系統初期的高投入令一些企業難以承受,但隨著我國整體環境的變化,生產不斷地高度集中,對于物流系統的要求就越來越高,原來簡單的出入庫模式無論如何也承受不了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產品源源不斷地生產、入庫、檢驗、發貨的流程,企業不得不借助自動化物流系統才能滿足基本的日常作業需求。
隨著自動化物流系統在我國逐漸被接受、推廣,其成熟度在不斷的實際應用中也越來越高。但是因為這樣一套系統將會完全掌控企業的生產節拍,這給很多使用者在了解自動化物流系統之初帶來了很多顧慮,成為阻礙其普及的因素之一。實際上當前自動化系統的可靠程度已經完全能夠滿足企業需求,設備的成熟度、安全性也達到了國家或國際相關標準。比如之前提到的聯想公司在選擇自動化系統前也有頗多顧慮,擔心這樣的系統無法實現其每6秒生產一臺電腦的效率,而十幾年的實際應用證明其可靠度遠遠超過企業最初的期望值,這樣也就提升了這一行業對自動化系統的信心。
當然,自動化系統前期投入較大,這也是阻礙其普及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是隨著需求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家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自動化系統本身的日益成熟和完善為企業帶來的切實效率的提高,這幾年這一行業取得了相當快的發展。目前我國的自動化物流系統已經突破了1000座,相信未來還會有一個飛躍性的發展。
記者:有些觀點認為,雖然自動化系統具有很高的科學技術含量,但未來技術和操作應該更加趨于簡易化,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您認為自動化物流系統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是怎樣的?對于行業發展您又有哪些建議?
陸院長:自動化系統技術發展的趨向,除了可靠度越來越高以外,簡易化也是一個必然方向。在能夠滿足需求、解決問題的前提下,越簡單的系統就越有利于客戶的操作和維護,這將對技術的推廣應用大有裨益。北起院在項目的規劃實施中就一直盡量使用通用零部件、減少專用件,另外將說明書和故障排除方法圖示化,使系統操作和維護起來更加簡易。
在自動化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上,目前我們還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西方發達國家技術比我們領先,“物流”這個概念相對也比較成熟,應該循著他們的軌跡前進。但事實上在物流系統規劃這一領域中,國外的經驗與我們的實際情況存在很大差異。他們總體的貨物生產數量和我們有天壤之別,而在自動化物流系統中,量的多與少往往決定著質的區別,造成最終規劃方案的極大不同。作為物流系統集成商,在項目的規劃運用中要迎合中國本土化特點,而將來我們的經驗也可以推廣到世界其他國家。此外,提高規劃中預測的準確性也是我們不斷努力與開拓的方向。這個準確性的高低決定著客戶庫存量的多少、倉庫周轉率的快慢。在預測中除了要盡量滿足倉庫的合理化、最大化利用,還要考慮到未來市場發展的情況,使自動化系統在若干年后仍能滿足用戶需求。再次,通過技術進步來提高倉儲利用度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比如將同一客戶購買的不同產品實現共同配送,避免資源的浪費;又如對于一些廢舊物流裝置的回收或重復利用,其中廢舊包裝盒是一個典型例子。舉例來說,一般藥品類配送到倉庫時使用原廠包裝盒,出庫時則更換了新的包裝盒,這樣一年會增加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費用。而原來的包裝盒只作為廢舊物品被回收,造成很大的浪費。那么,舊的包裝如何在物流系統中被很好地再利用,這需要在系統規劃中充分考慮,我們也需要不斷研發一些設備輔助這個目標的實現。自動化系統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裝備越來越精良,同時投入還要越來越低,使用中的費用不斷減少,幫助企業把物流成本降下來,這是未來長期的發展方向。
當前我國的物流裝備制造業炙手可熱,很多企業參與其中,這本身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我們必須呼吁理性的、差異化的競爭,杜絕同質化的低價競爭,后者只會引發產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出現漏洞,最終造成整個行業的損失。同時,在這一行業中,解決方案也不能完全憑借價格來判斷。例如我們現在司空見慣的一些路邊分揀也能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企業的問題,但是好壞和持久與否是不言而喻的。一個行業要依賴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良性發展、不斷繁榮,也只有行業整體運行于健康發展的軌道上,每個企業才能在這個舞臺上展現出自己真正的實力和風采。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