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前通過手機就能得知交通路況信息;足不出戶也能預約醫生名家掌握健康情況;社區環境出現污染狀況就會被迅速導入排污通道;實時視頻影像成為確保城市安全的隱形警察……這些僅僅只是智慧城市藍圖的一部分。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及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概念被越來越多地提及,智能醫療、電子政務、智能交通等智慧領域技術研究及商業應用成為業界熱點。同時,運營服務商、解決方案提供商、終端制造商、應用開發商等企業紛紛布局智慧城市產業鏈,擬爭食產業未來“蛋糕”。
智慧城市正在成為優化城市發展、挖掘城市經濟增長的新途徑。據統計,我國目前已有95個城市(區)將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規劃或制定了行動方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相繼出爐,并成為全國的建設范本。有分析人士建議,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合理統籌規劃,避免陷入信息孤島。
城市升級
企業爭食“智慧蛋糕”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智慧的地球”這一愿景。2008年全球最大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提供商IBM提出將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等系統普遍聯接,運用新一代IT技術將物聯網絡接入到虛擬網絡,從而實現更精細化管理,如路網監控、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信息服務。
在智慧城市理念推出之后,IBM在全球100個城市實施了2000個案例,并將這些成功案例中的經驗、方法、流程固化成為IOC軟件,增強其在智慧城市領域的影響力。從IBM搭建的智慧建設框架看,智慧城市建設通過建立平臺引入客戶、廠商,圍繞企業、政府、居民三方的需求,通過信息共享隨時解決城市公共服務與管理方面的問題。
相比IBM的全方位建設,國內廠商更專注智慧城市的專業領域。圍繞智慧城市概念,已有一些解決方案提供商、運營服務商提出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及產品項目,意圖爭奪智慧產業發展有利的市場位置。
中興通訊(000063)近期發布“ZTE I-City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融合感知、網絡、平臺和應用四大系統,首次在業界提出“4I智慧城市理念”,并引入云計算平臺。據了解,中興通訊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涉及的移動寬帶、車聯網、ETC、無線政務、電子車牌和IP云存儲、云服務平臺等子系統均已商用。
“憑借ICT領域的豐富經驗,在智慧城市產業鏈中我們將承擔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色。”中興通訊副總裁胡劍表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中興通訊將爭取在專業領域實現品牌主導優勢。據中興通訊預計,智慧城市相關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500億元。
除中興通訊外,其競爭對手搶占智慧城市市場的步伐也在加快。作為智慧城市頂層設計規劃服務提供商,太極股份(002368)在今年初建立智慧城市創新中心,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設隊列之中。早在2010年,神州數碼就提出IT服務解決方案。目前神州數碼“智慧城市”戰略已在全國67個城市展開,并與鄭州、武漢、南京、揚州、張家港、佛山等11個城市簽訂了戰略框架協議。
同時,智慧城市產業鏈上相關企業動作不斷,擬搶占發展先機。從一些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來看,其產業鏈上下游涵蓋從RFID等芯片制造商;傳感器、物聯網終端制造商;電信網絡設備、IT設備提供商;終端應用軟件開放商、系統集成商、智慧城市相關業務運營商以及頂層規劃服務提供商等多種科技型企業。
智慧城市也成為三大電信運營商搶奪的“風水寶地”。2010年中國移動提出“無線城市”業務發展轉型戰略,截至今年6月,中國移動在321個城市的無線門戶已經上線,用戶數達2608萬,應用16000余個。2011年2月,中國電信啟動“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工程,計劃寬帶接入用戶在3-5年內躍升10倍以上。2012年9月4日,中國聯通(600050)在北京發布“智慧城市”戰略,以城市光網絡、WCDMA無線網絡、WLAN三大網絡為基礎,以九大數據基地為依托構建其智慧城市。
據業內統計,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電信運營商已在全國320多個城市,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智慧城市。按照其建設計劃,今年下半年將有超過80個城市和運營商合作建智慧城市。年底全國開建智慧城市數字有望突破400個。
技術先導
智慧產業群顯現
實際上,智慧城市的發展之所以能夠延伸出如此漫長的產業鏈條,正是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輪科技創新技術的帶動。在經濟學家辜勝阻看來,智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技術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衍生全新的產業形態,從而促進城市發展動力機制的轉換。
智慧城市主要涉及四個技術層面,第一層主要是分布于城市各處的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傳感及控制技術形成的物聯網絡;第二層主要是實時準確傳送信息的電信網絡;第三層則是對接收的海量數據進行處理的云計算平臺;第四層則再次將數據傳送至終端各個智能系統的應用網絡。在每一層技術網絡,都依附著大量技術型公司及新興細分產業。
以物聯網為例,盡管目前還處于關鍵技術研發和規?;瘧玫某跏茧A段,其在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國防、軍事等領域的應用已經鋪開。今年2月,工信部正式發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將超高頻和微波RFID標簽、智能傳感器等領域明確為支持重點,并明確在九大領域開展示范工程。據業內預計,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將實現5000多億元的規模,年均增長率為11%左右。
除了由智慧技術延伸的信息技術產業之外,智慧城市終端應用層所涉及的行業眾多,產業鏈布局也較為復雜。從細分領域來看,主要包括平安城市、電子政務、數字醫療、智能交通、食品安全、智能電網、智能水網、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眾多領域。據悉,目前已有一些運營商企業,在這些細分領域中搭建各自的商業模版,使處于頂層設計的智慧城市方案進入實質落地階段。
例如在電子政務領域,中國全通、北京首信公司、中興通訊等國內智慧城市運營服務提供商開始結成戰略聯盟,運用云計算技術打造電子政務平臺,提高政府部門內部信息整合與公共服務的效率。據悉,無線政務網已經成為北京市城市管理的核心平臺,而在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LTE技術也將直接運用至無線政務網絡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不少運營商已經在探索智慧城市項目的運營模式?!氨本⑻旖虻鹊貐^的電子政務網絡鋪設主要通過BOT模式,以政府主導交由專網運營承建。利用專網運營商已有網絡、客戶資源、運營經驗,可實現政府對城市穩定、安全的智慧化管理。”中興通訊電子政務解決方案負責人介紹,目前智慧城市的運營模式選擇有賴于各城市現有政策、產業環境和技術基礎。
智能交通行業也被認為是目前細分領域中最具前景、政策傾斜最多的行業。據交通運輸部7月31日發布的《交通運輸業智能交通發展戰略(2012-2020年)》預測,到2020年智能交通產業總產值規模超過千億元,移動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終端的發展將為智能交通的大范圍應用提供了新手段。
此外,受智慧城市外溢效應,安防行業正迎來發展良機。據估計,我國平安城市項目規模有望達到2.8萬億元,其中視頻產品8000億元,每年給安防行業新增1200億元需求,占安防年產值的40%。
加速啟動
信息壁壘尚待突破
今年開始,天津、常州、南京等地智慧城市規劃先后出爐,并將數字城市、智能醫療、智能電網等項目作為重點推進領域。目前我國已有28個省市,上百個地區提出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超過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間將智慧城市作為加快經濟發展轉型的戰略導向。在這些城市中,北京發布了“智能北京行動綱要”,上海完成了“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起草工作,深圳、廣州、昆明、武漢、成都在智慧城市規劃中也都走在前列。
據世行測算,一個百萬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設,當其達到實際應用程度的75%時,該城市的GDP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能增加3.5倍之多。智慧城市建設的杠桿效應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青睞。以《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為例,其建設總投資將超過817億元,未來8年有望帶動11200億元的產業增加值。
已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多地在建設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資合計超過3000億元。業內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間投資總規模將可能高達5000億元。隨著越來越多城市上馬智慧城市建設,以及相關服務的推出,“十二五”期間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啟動2萬億產業機會。
國內智慧城市的建設正在進入加速啟動階段。來自住建部消息稱,未來5年將在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部分別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計劃從智慧城市、智慧城鎮、智慧城區3個層面分別選擇若干個典型城市作為試點示范,實現智慧城市(鎮)建設全面提速。
不過,各地如火如荼開展智慧城市構建也引發業界擔憂。長期從事智慧城市項目的達實智能(002421)總工程師李進寶認為,現在各地開展的智慧城市項目大多停留在概念打造階段,許多項目缺乏合理統籌,難以進入實質落地階段。在智慧城市的新技術方面,“以個人健康信息數據為主的智能醫療平臺,可以作為智能城市建設中應用性相對較高的突破口?!崩钸M寶說。
6月份,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提高社會管理和城市運行信息化水平,建立全面覆蓋的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推動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推廣網絡化管理模式,加快實施智能交通等試點示范,引導智慧城市建設健康發展。
智慧城市的技術瓶頸仍有待突破。雖然在智慧城市的建設與運營中,運營商、方案解決商們主動承擔智慧城市相關領域的投資與開發的角色,不過李進寶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單靠企業方面完成,需要由政府主導,在各大信息平臺之間做好協調與資源共享,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化城市管理。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智慧城市項目工程專家均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仍需要解決包括電網、燃氣、自來水等在內諸多城市公共系統之間的“信息壁壘”問題。如果企業只專注于各自領域的技術開發,無法在統一平臺實現信息互換的話,智慧城市最終可能會陷入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循環中。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