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農超對接”,是我國商業和農業管理部門在本世紀初基于我國特定時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事件提出的原創概念,最初指的是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大中小型城市的農產品零售主要以農貿市場為主。農超對接項目的啟動和發展與兩大事件緊密相關。
2003年,SARS病毒肆虐中華大地,尤其以北京的疫情最嚴重。當時北京市區的農貿市場基本都停業了,造成了市民購買食品和農產品的困難。很多城市也出現了類似情況。為了解決廣大市民“買菜難”的問題,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了調研。當時的超市類零售企業網點已經比較廣泛,購物環境等相對更加整潔、安全,且作為企業更容易被管理部門動員協調,因此啟動了“農超對接”工作。而商超企業對于此項工作的開展,更多是體現了在突發事件中對于保障市民生活的應急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此次事件,促進了我國大中型城市中商超企業對于果蔬生鮮類產品的經營。
“農超對接”真正得到政府扶持加快發展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國內CPI指數卻持續走高。一方面市民買菜貴、買菜難;另一方面農民不掌握市場信息,出售農產品時不能獲得更高收益。為了穩定物價,改善民生,也為了農民暢通產品銷路、提高收入,2008年12月,商務部、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農超對接試點工作的通知》,對“農超對接”試點工作進行部署。這是我國第一次用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確提出“農超對接”的概念和發展目標,其基本原則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以城市大型連鎖商業企業為主體,支持連鎖商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網絡、信息、配送等優勢,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新型鮮活農產品供應鏈;政府給予政策支持。此后,農超對接工作進入了快速發展通道。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