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出臺,一下子讓整個物流行業熱鬧起來,但是興奮之余,業界也開始冷靜地思考——《規劃》到底該如何落實?
其實,政策的落實才是物流企業最關心的問題,畢竟《規劃》只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物流企業要想得到切實的實惠,還要看政策落實結果。政策的貫徹執行并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并且各個地方的情況又不盡相同,其中也涉及利益的糾葛。另外,對政策落實工作的監督也是一個未知數。
企業表現“非常冷淡”
《規劃》的出臺,無疑給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了政策紅利,但是綱領性的文件帶來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業界關心的仍是落實與執行情況。
對于《規劃》的落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堅信“一定能夠推動政策落地”。盡管如此,物流企業仍對《規劃》的落實有些擔憂。
“這次《規劃》出臺,說實話我們并沒有太大的期許,應該說大家都非常冷淡。主要是擔憂今后的政策落實。”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的回答出乎記者的意料。惲綿表示,《規劃》一出臺,企業管理者就進行過交流,大家都在觀望與等待。
另外一位不具姓名的企業管理者也對記者表示,目前出臺的《規劃》對物流企業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仔細查看《規劃》的內容,其實與幾年前出臺的《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沒有太大的差別,新規劃很難讓人給予厚望。
如此重要的行業政策,卻得不到企業的“芳心”,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企業的擔憂也并非無道理。據了解,物流業的另一項重要政策《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的落實情況就不太理想,過去幾年,該規劃也并未對行業格局產生預計的影響。
《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出臺后,國家發改委聯合32個部門以及4個行業協會,制定了《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部門分工方案》,對規劃實施工作分工和工作進度做了具體安排。各地方政府也出臺了貫徹落實方案,比如陜西省出臺《陜西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方案十五條》,貴州省出臺貴州省貫徹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工作方案等。這些落實方案中提的很全面,無論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物流企業兼并重組,抑或是具體的物流信息化建設、多式聯運等內容都有涉及,有些執行方案中甚至設定好每個工作的具體分工部門。
從表面上看,一些地方也推出了落實政策的措施,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落實政策依舊很宏觀,內容無非將中央文件的內容細化了一下,同樣都是提到“加大”、“加快”、“加強”,透露的含義依舊是“要做”,而到底該怎樣具體地做,就沒了音訊。
惲綿表示,其實具體的操作主角應該是地方部門,接下來它們應該上場,從地方政府手中接力,將屬于自己部門的工作具體深化,提出可行性操作方案。但是,很多時候到這里就斷鏈了。
同樣作為指導物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會不會像《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一樣,只停留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導上呢?業界還是不乏質疑與擔憂的聲音。“《規劃》中提到很多物流業現實的問題,比如打破地區封鎖,解決亂罰款、亂收費問題.這些問題是行業多年來的陳疾,誰都知道,這些年來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因為其中涉及到執行者的利益,并且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利益。所以政策的落實很困難。”上述不具名企業管理者表示。
另外,缺少對執法者的監管與監督也是《規劃》貫徹執行的難點之一。
對此,記者也聯系了《規劃》的參與制定者之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他表示,目前關于政策的落實還很難說。
細則落實任重道遠
《規劃》的落實并不是只有決心就可以,尋求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當下物流業面臨諸多問題,包括物流成本高、地區封鎖、物流業企業規模小等,而要促進物流業的發展,就要從具體的問題入手。并且,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已經沒有時間去等待,當下急需配套落實政策的跟進。也因此,《規劃》一出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根據業界訴求,在第一時間提出了落實工作的側重點。
比如,要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物流企業具有網絡化經營的特征。企業普遍反映,許多地區不允許外地物流企業設立非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或者設置較高“門檻”作為前置審批條件。企業不得不在每個網點都設立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大大增加了開辦和運營成本。
為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建議應明確允許物流企業設立非獨立核算分支機構,不得以各種理由不予辦理,不得設置前置審批條件。允許分支機構使用總部取得的各種運營資質,無須再度審批。清理物流領域各類行政審批和許可項目,精簡相關資質。在物流行業試點負面清單管理方面,加強政府事中事后監管。
其次是加快物流管理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物流業是復合型服務產業,涉及管理部門多,各地方管理體制也不盡相同。導致部門間協調難度大、政策落實難;地區間各自為陣、很難協同。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形成促進物流業發展的合力。同時,加強物流業政策督查落實和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切實改善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另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還建議在用地與融資政策上給予物流企業一定的支持。物流用地作為物流園區的重要載體,具有較強的公共屬性,應予以重點保障。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建議對物流設施用地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保障物流用地的穩定供應,取消對物流用地投資強度等的附加要求。對物流用地應立法保護,不得隨意變更用地性質和規模,不得強制物流用地無限度外遷。推行租賃土地方式,不再一次性出讓土地,從源頭上堵住借物流名義圈占土地的問題;在融資方面,建議進一步放開融資渠道,鼓勵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降低融資門檻,理順企業間債權債務關系。推進現代物流產業基金試點,鼓勵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此外,要支持物流行業誠信體系和擔保機制建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建議中提到的只是物流行業的部分問題,僅僅如此,其中工作任務就很重,具體的措施也涉及很多部門。如此來看,推動整個物流業發展《規劃》的落實工作更是繁重,一個問題、一個具體的領域,就需要相關的政策支持,并需要具體的監管部門來督促落實,這個過程中的工作量的確很大。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