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反映“上海申通快遞的中轉站點和虹橋站點倒閉”,自己的快件被換成其他快遞公司派送。上海辟謠平臺向申通快遞和屬地政府求證獲悉,“倒閉”情況不實。實際上是申通快遞位于閔行區北翟路3318弄118號的虹橋機場站點因華漕鎮王泥邦村有確診病例,自7月7日至16日實行封閉管理,該站點已于7月17日正式解封,正加快擠壓快件配送。據介紹,在管控期間,該站點存在一定量的快件積壓,影響派送時效。目前,站點已增派20余名工作人員組織派送,并統籌客服做好客戶快件查詢工作。青浦區商務委則表示,申通快遞在本市共有兩大轉運中心(中轉站點),分別為于青浦區和浦東新區,都在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前提下正常運營。
此外,針對網友貼出的物流信息截圖顯示“由于網點異常,可能導致您的包裹派送延遲”的狀態,業內人士表示不用過度擔心。部分網點異常并不意味著中轉站點停止運營。類似“三通一達”這樣的加盟制快遞企業,很多網點屬于加盟經營,有些網點經營不善業績不佳,倒閉關門,屬于正常現象。相關網點的快件也會很快通過同品牌其他站點進行配送。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說本次流言中提到某個快遞站點(網點)倒閉了,還存在一定可能性的話,那么傳言稱“中轉站點倒閉”就很難站住腳。因為傳言提及的所謂中轉站點指的是快遞企業的轉運中心,這是每家快遞企業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快遞包裹在每個城市流轉最為關鍵的環節、這里與其他地區轉運中心連通,負責收集和分撥下屬網點的快遞。這種大型物流樞紐基本不會發生“說倒就倒”的情況。因為如果轉運中心“倒閉”,那么快遞企業基本離“倒閉”也就不遠了。
微信編輯:燈燈
國內快遞業開始報復性漲價。
進入2022年,單票收入同比上漲,是快遞行業主旋律。根據國內幾家主流快遞公司日前公布的6月份經營數據,今年6月,多家快遞公司快遞服務單票收入都出現了同比20%以上的漲幅。與此同時,各家快遞公司都在迅速加大資本投入,加強和鞏固各自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受價格戰以及疫情等多個因素的困擾,國內快遞業一直“如履薄冰”,行業利潤逐漸被削薄,公司業績表現欠佳。如今業內釋放出來的漲價信號是否預示著價格戰將告一段落?后價格戰時代,快遞公司該如何迎接新的挑戰?
多家快遞公司單票價格上漲超20%
今年5月至6月,多家快遞公司單票收入同比增速在提升。根據韻達股份6月的經營指標,當月公司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同比增長27.23%至2.57元。同期,申通快遞、圓通速遞快遞產品單票收入分別為2.51元、2.61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8.4%、24.58%。此外,單票價格一直遠高于上述三家公司的順豐速運,6月份的速運物流業務單票收入也同比增長3%至15.81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上述公司的單票價格已經出現了同比上調。期間,期間,韻達股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同比增長8.33%至18.26%,順豐控股速運單票收入同比增長2.24%至5.46%。中通快遞也在今年一季報中表示,公司快遞業務單票價格上漲8.5%。
被業內視為“攪局者”的極兔速遞入局國內快遞業之后,行業就開啟了新一輪價格戰,快遞公司們紛紛被迫以低價搶量,爭奪市場,甚至一度在快遞業“重鎮”的義烏出現“8毛發全國”的景象。價格戰的“后遺癥”也很快顯現: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快遞行業業務量增長率同比上漲了5.9%,而業務收入增長率卻下降了6.9%。快遞行業的平均快遞費更是從2010年的24.6元下滑到了10.55元。從快遞公司的業績來看,2021年,“三通一達”的凈利潤要么大幅虧損,要么增速遠不及營收增速。
這種情況在2021年4月出現了轉機:極兔和百世因“低價傾銷”被浙江義烏郵政管理局處罰。9月,《浙江省快遞促進條例》審議通過,各大快遞公司紛紛宣布上調派費。今年年初,國家郵政局又發布了《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明確禁止低于成本線的價格競爭。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快遞業的“價格戰”開始趨于緩和,行業也紛紛開始醞釀漲價。“前段時間各地監管部門叫停‘價格戰’并出臺相關整頓措施,效果開始顯現了。而且,當前國內油氣價格、人力成本、分揀成本都在上漲,這些都是快遞公司單票價格上漲重要基礎和推手。”快遞100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快遞價格或持續上升 快遞員派費未漲
雖然快遞企業的單票價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但當前的價格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以申通快遞為例,2022年6月該公司快遞服務單票收入雖同比增長18.4%至2.51元,但距離2019年5月的3.03元,仍有較大差距。圓通、韻達、順豐也存在同樣情況。從快遞公司的業績來看,今年一季度,盡管部分企業毛利率有所提升,但相比往年依然處于較低水平。業內分析,原因在于,跟以往相比,目前的快遞單票價格仍處低位,快遞單量增加的同時,運輸、人力等成本也日益上升。
在業內人士看來,快遞企業開始漲價,預示著價格戰即將告一段落。“快遞行業單一的價格戰模式已經結束了,未來也不會再重演。”快遞專家趙小敏對記者表示,短期來看,快遞價格可能還會有一些波動,但長期來看,快遞價格不會再繼續下降,會進入上升通道。
但是,上述快遞100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單票價格上漲并不能說明價格戰接近尾聲了,快遞已進入利潤修復期,價格上調只是“回血”途徑之一。“價格調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價格提高的同時,快遞公司服務質量是否提升,快遞員待遇、社會保障是否到位、網點經營是否改善等,也應納入評估。”該負責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快遞價格的上漲并未傳導至快遞業務員的收入端。“我目前每單派費1.2元,感覺這兩年都沒什么變化了。”深圳某快遞公司一名快遞員對記者表示,每單1.2元的派費,還不意味著他能掙到1.2元,因為如果把快遞放到快遞柜、驛站,還需要另外付費,“現在快遞單量那么大,我們不可能每一單都送貨上門,很多都只能放快遞柜。”據記者了解,一二線城市快遞員的派費相對高一些,而低線城市的派費價格普遍低于1元。
去年8月,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極兔六家快遞公司宣布自當年9月1日上漲末端派費,每票0.1元,但多數快遞員對這項調整感受并不明顯。據悉,不少快遞員的派費由總部和網點兩部分構成,即便總部派費多1毛錢,如果網點減去1毛錢,算下來還是原來的派費水平。
“快遞末端派費確實沒有怎么漲,但隨著快遞價格逐漸上漲,價格戰逐漸告終,快遞公司應該要調整末端激勵機制。”趙小敏認為,價格上漲如果沒有配套服務質量的同步提升,無論是B端還是C端用戶,都有可能流失。
后價格戰時代:效率戰正打響
當價格戰再也打不起來時,快遞業便開始打響“效率戰”。證券時報記者觀察到,各大快遞公司去年以來都加大了資本金的投入,結合自己的優勢尋求各自的長期發展突破點。如順豐、韻達、申通、圓通去年都投入了大量資本金,用于分揀中心、自動化分揀設備、增加干線和車輛等。尤其是順豐,去年資產投資額創上市以來最高。
仔細觀察可發現,各家公司的投入都各有側重點,比如,韻達近年來的資本開支主要用于分撥中心建設、自動化設備、運力運能提升、科技研發;中通快遞重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圓通在基礎建設方面,除了土地、自動化設備等投資,近年也在發力航空;申通快遞則在相關產業帶布局產地倉服務,為商家提供了個性化解決方案。
快遞100負責人表示,價格戰時期,快遞公司之間的差異化較小,競爭的焦點在于如何用更低的價格挖到更多客戶,從而擴大市場份額;在“后價格戰”時期,打造核心競爭力是首要的任務,快遞公司將目光更多投入到基礎建設、干線完善正是如此,同時這也是監管部門及市場“反價格內卷”想要達到的目的。特別是頭部品牌競爭仍然激烈的今天,提升效率是提升服務的重要手段。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