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是經濟的‘經脈’,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高度集成并融合運輸、倉儲、分撥、配送、信息等服務功能,是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重要支撐。”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下稱《規劃》)。12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在會上作出上述發言。
據悉,《規劃》共7章、33條,在11個專欄的14項重大工程中,系統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現代物流體系、現代物流體系“建什么”以及“怎么建”等重大問題。
張江波介紹稱,《規劃》有三方面主要特點,概括起來為“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重點聚焦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結構性失衡、現代物流大而不強、部分領域短板較為突出等問題,推動物流提質增效降本、加快物流樞紐資源整合建設、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及補齊大宗商品物流、農村物流、冷鏈物流、應急物流、航空物流短板等。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發揮創新在建設現代物流體系中的引領作用,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強化物流數字化科技賦能,推動綠色物流發展,培育樞紐經濟、通道經濟等物流經濟新形態。
三是堅持系統推進。統籌加強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內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點”“線”結合加快構建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統籌健全現代物流發展支撐體系和強化政策支持引導力度,“強基礎”“優環境”協同發力加快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
那么,《規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進行了哪些新的規劃布局?
對此,張江波在會上回應稱,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2021年,社會物流總額超過330萬億元,較2012年翻了近一番,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快遞業務量等位居世界前列,物流業總收入將近12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
但同時張江波也指出,我國現代物流“大而不強”問題突出,規模經濟效益釋放不足,組織化、集約化、網絡化、社會化程度不高,缺乏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存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東強西弱”“城強鄉弱”“內強外弱”,與世界物流強國相比仍存在差距。
對此,《規劃》將加快推動現代物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綜合采取措施,提升物流企業競爭力,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效率,加快發展多式聯運,補齊相關細分領域短板,健全“通道+樞紐+網絡”運行體系,完善現代物流發展制度環境,通過上述措施協同發力,積極推動現代物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
此外,張江波表示,《規劃》綜合近年來各地發展實踐和物流基礎理論研究成果,提出“培育發展物流經濟”,促進現代物流與區域經濟互促發展、良性互動。
一方面,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設施,集聚物流要素資源,帶動相關產業要素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具有區域集聚輻射能力的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物流樞紐經濟。
另一方面,提升“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沿線物流基礎設施支撐和服務能力,優化通道沿線產業布局與分工合作體系,打造基于物流大通道的經濟產業走廊,培育發展物流通道經濟,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規劃》是我國現代物流領域第一份國家級五年規劃,是‘十四五’時期推動現代物流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張江波提出,《規劃》的出爐,必將有力推動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推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有效助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