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信息化在食品企業中的作用,雙匯集團首席信息官劉小兵總喜歡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人過日子,他本來計劃買冰箱、彩電、空調,以及睡覺的床,但是突然收入出了問題,他不買彩電,也不買冰箱,但是床一定要買,因為不管怎樣還是要睡覺的。
“如果我們上了信息系統,實現了減員增效,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那么信息化就會永久地變成核心競爭力。”在劉小兵看來,信息化對食品行業就像床對人一樣重要。
發展不平衡
“發展不平衡。”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信息化辦公室處長郭和生用幾個字概括了國內食品行業信息化的現狀。郭和生介紹,信息技術在食品企業生產經營等環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包括企業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辦公自動化、商務智能和電子商務以及正在全行業大力推廣的RFID(射頻識別)技術。他認為,大型食品企業信息化意識較強、信息化工作開展得較好,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與大企業相比總體差距較大。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偉介紹,目前我國規模以上食品企業不到4萬家,只占全國食品企業總數的1/4。國內大多數食品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低成本運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為食品企業和食品安全生產服務的確是個嚴峻的問題。他強調,食品行業信息化是大勢所趨,但在建設過程中要考慮我國食品行業中小企業多、生產成本普遍較高、利潤率比較低的實際情況,信息化建設一定要循序漸進。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卡產業副總經理別風雷介紹,信息技術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與在制造業等行業中應用相比不夠廣泛,可借鑒的成功經驗也不多。一些中小企業,或是因為意識的缺乏,或是因為門檻太高,并沒有對信息化的建設給予太多關注。不過,值得高興的是,不少食品企業已經開始認識到信息技術部門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消耗部門,它也能夠創造價值,因此逐漸把信息技術看做是一個“策略性的伙伴”。
根據軟件提供商QAD公司消費品行業首席顧問沈皓掌握的數據,以ERP為例,我國食品企業ERP的普及率接近50%,但銷售額上億元的企業的ERP普及率則要高很多,呈現出企業規模越大,ERP普及率越高的特點。
同時,專家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還沒有專為食品企業設計的完善的集成性較高的IT產品。
此外,專家表示,目前食品企業信息化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各個部門系統獨立、信息分散,無法兼容,沒有統一的標準,信息管理系統集中在生產能力和成本控制方面,從而導致信息的利用率較低或者重復輸入,造成信息和時間的浪費。
流程存在短板
在劉小兵眼里,一流的企業,流程最重要。麥當勞即是典范。
麥當勞對每天擦幾次玻璃、從什么角度擦、用多少水都有規定。不走這個流程,麥當勞的玻璃就不干凈。打掃廁所也是如此,按流程辦,廁所永遠干干凈凈不會有異味。
“流程控制是短板。”談到目前我國食品行業信息化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時,劉小兵脫口而出。
同時,在我國發布的《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十一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中明確要求,在流程型的輕工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在于提高生產流程的控制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生產工序的節能降耗。
專家認為,食品業是典型的流程型制造行業,其特點是生產產品不可逆轉。如果被制成的產品不合格的話,由于原料已經變成另外一種形態,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再返工。因此流程型制造行業對生產流程規范的控制非常重要。這也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
“但國內食品行業的生產自動控制水平卻不容樂觀。”沈皓介紹,他曾參觀過一些國內和國外的食品生產企業,目前一些國內廠商的生產流程控制技術與國外差距不小,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企業出于成本的考慮。
因此,專家認為,國內IT廠商應從《專項規劃》中“讀”出機遇,了解食品企業加工產品的特性和加工流程,整合優化現有的系統。據介紹,目前一些國內大型食品企業所使用的生產設備主要從國外進口,這些設備有自己的信息系統和數據模式,與國內企業的管理系統并不兼容。“IT企業在為企業開發管理系統的同時,應當考慮二者數據的兼容和接口問題,使生產信息能夠更利于企業使用。這樣才能在競爭中搶得先機。”
借力RFID
據了解,食品安全管理包括原料、生產、加工、貯藏、運輸和銷售等諸多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污染食品的可能。
“不采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要實現全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是不可能的。”郭和生說。
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已經成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專家介紹,近年來,除了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工作外,我國還實施了獸藥殘留監控計劃、出口食品安全監控計劃、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風險監控計劃等監控項目以及前瞻性的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和食品溯源機制,這些工作都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介入。
“目前,RFID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作為一項易于操控、簡單實用、靈活的應用技術,RFID所具備的優越性是條碼、磁卡、IC卡等其他識別技術無法企及的。”國家電子標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總工程師邊紅麗介紹,國家近年來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措施推動RFID產業的發展,包括“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國家發改委的“射頻識別技術應用類試點”工程。
邊紅麗認為,如果想把RFID技術引入實際應用,還有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以生豬養殖為例,如何將豬耳標中的數據轉移到屠宰后的一塊塊豬肉中,由此產生的成本如何分攤等問題都會影響RFID技術在生豬飼養中的應用。
除了技術問題,成本是RFID應用進一步推廣的另一個主要障礙。專家表示,解決成本問題的最終辦法應該是綜合協調后的產物,需要企業、政府、消費者共同參與。就目前RFID的價格和應用的實際狀況來看,還需要一段時間讓各方認識、認可RFID的作用,這樣才能最終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成本分攤方式。
對于RFID的前景,業內人士還是非常樂觀的。專家認為,隨著我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RFID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中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