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物流業的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經歷著由傳統的平面倉庫向立體倉庫發展的過程。
從經營理念、物流運作模式等方面來看,平面倉庫和立體倉庫有著很大的區別,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棘手問題。下面,就由平面倉庫向立體倉庫過渡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膚淺的分析,并提供一些解決辦法供大家探討。 1、立體倉庫相關參數的確定。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發現原有的平面倉庫無法適應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如平面倉庫分散,不易于管理,搬運距離大,效率低,與公司形象不相稱等等。于是,著手建造現代化的立體倉庫。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企業的決策者對立體倉庫知之不多,如何下手來形成立體倉庫的雛形,是首先遇到的問題。 首先,應該看。去參觀其他相關企業已經建造好的立體倉庫,看別人的立體倉庫運作模式是否與自己的相近或有可取之處。不要拘泥于全自動化的立體倉庫,高架叉車作業的立體倉庫也可以參考。不是越先進越好,最適合于本企業的物流運作的就是最好的。 其次,要算。計算本企業的物流規模及物流規劃。通常情況下考慮公司3~5年的發展就行,再往后的發展很難預料。一般情況下,立體倉庫主要由貨位數(Bin)、出入庫托盤數、存儲單元(Storage Unit)尺寸3個參數來決定。貨位數決定了立體倉庫的規模,出入庫托盤數決定了存取設備(如堆垛機)、搬運設備(如電瓶叉車)和其它設備(如RF)的型號和數量。由于平面倉庫一般沒有貨位管理,托盤尺寸大一點小一點沒有太大影響,出入庫量大時多投入一些人,搞人海戰術就能解決。而立體倉庫就不一樣,一般是實行貨位管理,以托盤為單位進行存取作業,因此對存儲單元規格(尺寸、重量)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平面倉庫存儲的100托盤在立體倉庫中可能就不是100托盤,可能是120托盤;在平面倉庫中一天出入庫100托盤在立體倉庫中可能會是105托盤。要根據平面倉庫現有的數據來計算出立體倉庫的相關參數。許多企業可能只注重于出入庫貨物的貨值、運費,而沒有統計過托盤數。如何搜集這些數據,下表可供參考: | |||||||||||||||||||||||||||||||||||||||||||||||||||||||||||||||
表1:XXXX公司物流部門托盤數據統計表 | |||||||||||||||||||||||||||||||||||||||||||||||||||||||||||||||
| |||||||||||||||||||||||||||||||||||||||||||||||||||||||||||||||
一般情況下要抽樣1~2周,每天下班前由各個平面庫房的保管員或相應負責人記錄上交。對于入、出庫托盤數,實際上記錄的托盤數相當于次數,即在同一天從某一托盤上多次取貨或存貨,每次計為一托盤(沒有批次或時間要求的貨物除外),在工作時隨手記錄下出入庫的數據,下班時匯總填入表1;如果出入庫記錄由物流信息系統自動記錄的,可以從系統中導出。有的企業會采用部分貨架或貨柜來存放體積很小的貨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折算成以托盤作業的數據;如果這部分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采集到的數據,采用舍小留大的處理方式,一般將最小的2個數據去掉。例如2002年8月12日是星期一,公司開會,出入庫托盤數明顯低于其它時間,但庫存托盤數比其它時間稍微高出一些,那么將這一天的出入庫托盤數樣本去掉,而保留庫存托盤數。因為在實際運作中,該庫存量是有可能還會出現的。將篩選后的數據進行算術平均計算即可,即 PP=∑P/Dn。 PP:平均托盤數 P:統計表中相應的合計數量 Dn:P的個數 計算出來的數據還只是一個原始的托盤數,可以通過這些托盤數來推算出立體倉庫的相關數據。要推算這些數據,確定存儲單元規格也必不可少。首先還是需要進行抽樣,可以對庫存量前20%的品項進行抽樣,根據28原則,20%的品項一般占庫存總量的80%左右。 | |||||||||||||||||||||||||||||||||||||||||||||||||||||||||||||||
表2:XXXX公司物流部門存儲單元數據統計表 | |||||||||||||||||||||||||||||||||||||||||||||||||||||||||||||||
| |||||||||||||||||||||||||||||||||||||||||||||||||||||||||||||||
如果在物流信息系統中有貨物單件尺寸、重量,可以直接從系統中導出。由于同一編號的貨物可能按入庫先后順序分開碼放,碼放的規格會不一樣,如果有2種以上的碼放形式,取一個最大的和一個隨機的即可。碼放重量指碼放最大的重量。計算存儲單元規格可以通過專門的計算機程序來做,也可以采用最簡單方式,在EXCEL中計算,拿幾種標準托盤尺寸來核算。一般可拿1200*1000、1200*1200、1200*800、1100*1100等標準尺寸來做。以下公式僅供參考:在“碼盤規則”列中輸入公式: =IF((INT(1200/(E1+10))*INT(1000/(F1+10)))>(INT(1000/(E1+10))*INT(1200/(F1+10))), CONCATENATE(INT(1200/(E1+10)),"*",INT(1000/(F1+10)),"*",INT(1450/(G1+10)),"=", INT(1200/(E1+10))*INT(1000/(F1+10))*INT(1450/(G1+10))),CONCATENATE(INT(1000/(E1+10)), "*",INT(1200/(F1+10)),"*",INT(1450/(G1+10)),"=",INT(1000/(E1+10))*INT(1200/(F1+10))*INT (1450/(G1+10)))) 在“碼盤尺寸”列中輸入公式: =IF((INT(1200/(E1+10))*INT(1000/(F1+10)))>(INT(1000/(E1+10))*INT(1200/(F1+10))),CONCATENATE (INT(1200/(E1+10))*I4D8,"*",INT(1000/(F1+10))*F1,"*",(INT(1450/(G1+10))*G1+160)),CONCATENATE (INT(1000/(E1+10))*E1,"*",INT(1200/(F1+10))*F1,"*",(INT(1450/(G1+10))*G1+150))) 在“總重”列輸入公式: =INT(1000/(E1+10))*INT(1200/(F1+10))*INT(1450/(G1+10))*H3+40 其中E、F、G、H分別為單件的長、寬、高、重量,托盤尺寸為1200*1000,貨物碼放高度(不含托盤)1.45m,托盤高度150mm托盤高度貨物碼放時箱與箱之間的間隙10mm,托盤自重40Kg。 | |||||||||||||||||||||||||||||||||||||||||||||||||||||||||||||||
例如某貨物尺寸、單重填入表中的計算結果如下: | |||||||||||||||||||||||||||||||||||||||||||||||||||||||||||||||
| |||||||||||||||||||||||||||||||||||||||||||||||||||||||||||||||
表示該貨物碼盤規則為每層2*2件,能碼放3層,碼放后存儲單元尺寸為1010*936*1570(含托盤),重量為221.2 Kg(含托盤)。由于一般情況下存儲單元重量不會超過某一標準,如500Kg、750Kg、1000Kg,憑平時的經驗就能確定,所以在計算碼盤規則時一般不考慮存儲單元的重量,只是把運算出來的總重與事先設定的重量標準進行比較,超出標準的手工進行修正(減少一層或一件)。 這種存儲單元規格是否最優,可以通過計算存儲單元利用率(空間利用率)來比較。 η=∑碼盤尺寸/∑(1200*1000*1600)。η表示利用率;1200*1000*1600為存儲單元的極限尺寸,即托盤尺寸為1200*1000,碼放貨物后托盤加上貨物的高度不超過1600;碼盤規則為EXCEL自動運算后生成的結果。例如上面這種貨物,其存儲單元利用率為: η=1010*936*1560/(1200*1000*1600)=0.768 上面這種貨物如果采用1.2m*0.8m的托盤,則運算結果會是: | |||||||||||||||||||||||||||||||||||||||||||||||||||||||||||||||
| |||||||||||||||||||||||||||||||||||||||||||||||||||||||||||||||
η=505*936*1560/(1200*1000*1600)=0.384 故對于該貨物采用1200*1000托盤比1200*800托盤更合理。 這樣,就確定了貨物單元的規格,接下來可以計算按此規格碼放貨物時的庫存托盤數、出入庫托盤數。將現有庫存數量、出入庫數量(按件計算)和表2中的相關數據導入下表: | |||||||||||||||||||||||||||||||||||||||||||||||||||||||||||||||
表3:XXXX公司物流部門托盤數計算表 | |||||||||||||||||||||||||||||||||||||||||||||||||||||||||||||||
| |||||||||||||||||||||||||||||||||||||||||||||||||||||||||||||||
其中,立體倉庫托盤數按以下公式計算: Pi=Qi/Ri Pi為立體倉庫托盤數;Qi為現有庫存、入庫、出庫件數;Ri為碼盤規則中的件數。 這樣計算出的托盤數,一般需要修正,修正系數建議在1.05~1.2之間。如果考慮到企業業務的增長,可以通過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Pt= Pi *(1+Gi)n/(1-D) n*K Pt為立體倉庫需要的托盤數;Gi為企業年增長率;n為考慮多少年以后的業務量;D為價格的年增長率,如果降價,則大于0,如果升值,則小于1;K為矯正系數,一般不大于1,因為托盤數一般不會與業務增長量按同比增長,業務量增大時,整托盤的比率會增加,存儲單元利用率會提高,而且隨著管理水平和運作效率的提高,庫存量會相對壓縮。 此公式計算出的庫存托盤數即為立體倉庫的總貨位數,出庫托盤數與入庫托盤數之和即為立體倉庫的出入庫托盤數(吞吐量)。 做到這一步,一個立體倉庫的主要參數就基本上全部確定了。 還有一種粗略的方法來計算立體倉庫貨位數。如果立體倉庫的托盤使用標準序列的托盤,可以按下面的公式一步到位地計算: Pi =S*F/Sp*C Pi為立體倉庫貨位數;S為平面倉庫建筑面積;F為平面倉庫面積利用率,一般為0.5~0.75;Sp為單個托盤面積;C為修正系數一般取1.2~1.5。 例如,某企業現有平面倉庫面積是8500平米,由于貨物不太規則,倉庫面積利用率不高,取0.55,立體倉庫使用的托盤是標準托盤(1200*1000),在平面倉庫時托盤貨物疊放比較多(即一托盤貨物疊放在另一托盤貨物上),修正系數取1.35(一般疊放越多,修正系數越大)。該企業年業務增長率為20%,貨值跌價率在5%左右,考慮到公司3年的業務發展,矯正系數取0.75,則按上面的公式計算結果是: Pi =S*F/Sp*C=8500*0.55/(1.2*1.0)*1.35=5260(托盤) 即現有的8500平米平面庫房折合成立體倉庫的貨位數為5260個托盤貨位。 Pt= Pi *(1+Gi)n/(1-D) n*K =5260*(1+0.2)3/(1-0.05)3*0.75=7949 即3年后該企業所需立體倉庫存儲貨位數為8479。建造立體倉庫時,其規模定在8000~8500個貨位是比較合理的。 | |||||||||||||||||||||||||||||||||||||||||||||||||||||||||||||||
1、立體倉庫建設 有了上面這些數據,就可以進行立體倉庫的建設。立體倉庫建設可以外包給物流集成商,也可以由企業自己來實施。企業只要有1~2名有一定物流專業知識、有立體倉庫實施經驗的員工、有一名出色的項目經理,就完全可以自己來集成,從而省去集成商從中賺取的利潤,減少集成商對企業需求理解的偏差所造成的損失,同時可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物流專業水平。 立體倉庫無非是一些物流設備、物流管理系統和廠房的集合。廠房外包給專門的建筑公司;物流設備可以外購,省去了中間所謂的“管理費”和一定的利潤;物流管理系統可以自行開發,也可以直接購買第三方的軟件。不過,對于一般物流專業水平不十分突出的企業,建議采用以下方式:能自行購買的自行購買,能自行開發的自行開發,實在不行的才外包。例如建設一座采用高架叉車作業的立體倉庫,某企業自己來集成。首先是總體設計,可以由自己的物流專業人才來設計,也可以與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通常而言,大學、研究院所的設計費用會比較低,而且容易溝通),由他們來設計,設計完了之后可以聘請設計人員作為技術顧問來參與到立體倉庫建設的全過程。貨架可以外購,安裝由貨架供應商進行。搬運設備(高架叉車、普通電瓶叉車)、物流箱、信息系統硬件部分(服務器、PC、打印機等)可以自行購買。物流信息系統可以找一家有經驗的軟件供應商(不一定很有名氣,做過類似的軟件就行)來開發,企業自己一定要派專門人員參與到系統開發中去,因為系統在使用過程中會有新的需求,而不可能以為依賴于軟件廠家來開發(一般后期的開發費用會很貴的),而且軟件廠家的響應速度會影響到實際使用。還有一種做法是把參與總體設計、軟件開發的人員中的精英引進到企業里來,為公司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儲備人才。 2、人員培訓 3、搬倉準備 4、搬倉 | |||||||||||||||||||||||||||||||||||||||||||||||||||||||||||||||
表4:XXXX公司物流部門押運單(交接單) NO:YYYYYYY | |||||||||||||||||||||||||||||||||||||||||||||||||||||||||||||||
| |||||||||||||||||||||||||||||||||||||||||||||||||||||||||||||||
表5:XXXX公司物流部門搬倉運輸記錄表 車牌號:ZZZZZZ 司機:NNN | |||||||||||||||||||||||||||||||||||||||||||||||||||||||||||||||
| |||||||||||||||||||||||||||||||||||||||||||||||||||||||||||||||
貨物搬遷到立體倉庫后,要及時地入庫,做到下班前所有貨物進入到立體倉庫貨位中,同時要注意物流信息系統中相應數據的同步更新。一般情況下,在搬倉之前會對系統數據進行初始化,可以先將所有的數據通過程序自動更新為立體倉庫數據,也可以在入庫時逐一導入立體倉庫的信息系統。如果平面倉庫的數據與立體倉庫的數據有區分,搬倉時每天下班前還要將這些數據匯總,核對是否相符。 搬倉結束后,要注意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與實際庫存數據的一致性。由于在平面倉庫運作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系統中沒有庫存記錄的貨物(俗稱帳外物),日積月累,而且容易被人遺忘,一般情況下在搬倉時會發現這些帳外物。對于帳外物要單獨存放,作好記錄,在有的物流信息系統中專門有帳外物的管理。無論是手工記錄還是信息系統記錄,帳外物一定要有帳,以避免產生漏洞和滋生腐敗。 1、磨合與改進 對問題的處理要有記錄(見表6),以便今后發生類似問題時,可以按照這些記錄來進行處理,而不必一有問題就四處找人來解決。 | |||||||||||||||||||||||||||||||||||||||||||||||||||||||||||||||
表6:XXXX公司物流部門立體倉庫故障處理記錄表 | |||||||||||||||||||||||||||||||||||||||||||||||||||||||||||||||
| |||||||||||||||||||||||||||||||||||||||||||||||||||||||||||||||
故障處理人簽字: ________故障處理人聯系方式:_________ 在立體倉庫磨合期內,還應該建立運行日志(參見表7),可以在信息系統中自動記錄,也可以人工記錄。記錄這些數據可以用來檢驗系統的能力,也可以為系統的改進提供依據。 | |||||||||||||||||||||||||||||||||||||||||||||||||||||||||||||||
表7:XXXX公司物流部門立體倉庫運行日志 | |||||||||||||||||||||||||||||||||||||||||||||||||||||||||||||||
| |||||||||||||||||||||||||||||||||||||||||||||||||||||||||||||||
回庫是指出庫后該托盤貨物沒有全部取走,剩余部分再入庫到立體倉庫;庫存托盤數是指靜態的托盤數,可以是當天剛上班時的數據,也可以是下班時的數據。 如果要知道該立體倉庫的吞吐能力(即最大出入庫量),可以以小時為單位來填寫表7,計算出每小時的出庫、入庫托盤數,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下面的公式來計算: A=Max(Qi+Qo)*(H-1)*K2 A為該立體倉庫的吞吐能力,Qi為入庫托盤數;Qo為出庫托盤數;H為工作小時,考慮到中間有休息時間,減去1小時;K2為修正系數,一般取0.85~0.95。 如果不考慮人員休息、設備空閑等因素,在理想狀態下,一般立體倉庫滿負荷的吞吐能力(即不間歇地運行)與設計的能力基本一致,誤差會在正負5%以內。 在磨合期內不要隨意地修改信息系統中的程序或作業流程,因為往往只考慮了局部的便利,而沒有考慮到或無法考慮到這些修改對整個系統的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后,才可以著手對流程、信息系統進行改進。 以上只是筆者在工作過程中積累的一些膚淺的實際經驗,提供出來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那些正在籌劃建設立體倉庫或者正在實施立體倉庫建設的物流從業者一點啟發,同時也希望能向大家學習更專業的物流知識、更實用的物流技術。 |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