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出身的總裁李克麟,對市場決策用航海打了個比喻:從中國到美國,航向偏一度,本來要到舊金山結果就到西雅圖了。所以,一個企業要良性發展,決策最為關鍵。中國海運能有今天的業績,和他們制定的反周期運作決策不無關系。
李克麟介紹,中國海運7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抓住了三次機會。一次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一次是2001年美國“9•11”事件,一次是2002年美西(美國西海岸)大罷工。這三次危機都導致全球航運業低迷,航運公司大虧損,但恰恰成就了中國海運的輝煌。
所謂反周期運作就是別人賣船、拆船我造船。比如,1997年公司成立時剛好趕上亞洲金融危機,世界航運業慘淡經營,大批船公司被迫賣船、拆船或低價出租船舶。曾經有一家國外船公司,就以一天1美元的象征性價格,要把一條很好的集裝箱船出租給中國海運(現今的租價是4萬美元)。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船停在錨地有較大成本,象征性租出去至少有人幫你攤銷了這部分成本。
別人都不干的時候,李克麟認為機會來了。他們首先把自己的一些老舊船改造成集裝箱船,同時低價租了一些船跑起來。有了資金馬上大量造船,而且是造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由于是在航運業低谷期,造船廠不景氣,因此船價非常低。結果,這兩年世界航運業一復蘇,運價、船價馬上上揚。當別的船公司開始下訂單造船的時候,中國海運的船已經開始紛紛下水,并大把賺錢。不僅如此,由于船價上漲,中國海運的新船成本比別人低了上億美元,競爭力大大增強。
記者感言:其實,反周期運作并不神秘,說白了就是股票市場的“逢低吸入”。在越是低迷的時候越要看到機遇。被套住的往往是隨市而動、追高追漲的。中國海運能在別人拆船的時候大魄力地造船,得益于李克麟對市場辯證法的精通。
占有率低也是機遇
李克麟有一個酷愛,每每說到它,就會眼睛放光。這就是集裝箱。說到集裝箱,李克麟有說不完的話題,他認為,集裝箱代表了現代海上運輸先進生產力,1艘8500箱位的集裝箱船,收入能超過75艘萬噸輪,配置船員僅23人;1艘常規萬噸輪則需要船員30人左右,75艘萬噸輪則要配備2250人,可見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之大!此外,集裝箱運輸是網絡運輸,是社會化大生產在海上運輸中的體現,必然會促進企業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更堅定李克麟干集裝箱決心的是,我國航運企業在國內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占有率非常低,1997年還不到10%,其余均被國外船公司占據。李克麟說,市場占有率低也是機遇,因為你有上升空間。
這個頗具膽略、當時也頗具爭議的策略使中國海運迅速得到發展。目前,中國海運集裝箱運輸已經進入世界前列,具有了很強的競爭力。
記者感言:中國海運的集裝箱戰略暗合了流傳已久的賣鞋故事:因為大家都光腳,所以才有最大的市場機會。這一點對于所有處于挑戰地位的企業都有借鑒意義:市場占有率低是劣勢,但同時也使你具備了很大的上升空間。
決策快半拍市場勝一拍
2002年9月29日,美西大罷工時李克麟剛好在美國。此前,由于美西港口的勞動合同要到期,李克麟就敏感地預計到有可能發生罷工。得知罷工消息后,李克麟立刻回國,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在國內放長假時給集裝箱制造廠下了定做8萬個集裝箱的緊急訂單。集裝箱企業感到不可思議,那邊在無限期罷工,明擺著會大大影響航運業,中國海運怎么還投巨資造箱子?原來,李克麟判斷,港口罷工必然導致過去的貨物無法卸船,有去無回的連鎖反應是,到罷工結束時大量貨物沒有集裝箱可裝。
多么簡單的道理,別的公司也不是外行,很快也看到了這步棋。但是,到10月9日,許多船公司決定造箱子的時候才發現,集裝箱廠的制造箱位沒有了。
由于沒有箱子,當罷工結束后大批的貨物無法承運。這時候,貨主紛紛投到中國海運,而且還對中國海運能夠保證運輸周期而感恩戴德。美西大罷工這短短幾十天,別的公司都被危機牽連,賠了錢,唯獨中國海運卻凈賺6億多美元,成為全球所有班輪公司中唯一盈利的船公司。
記者感言:很多道理其實并不深奧,甚至就是常識,但有人能成功有人卻不能,關鍵在于想到了你做不做;做了,你的速度比別人快不快。李克麟帶領的中國海運能夠快速反應、快速決策,既得益于李克麟的市場洞察力,也得益于企業的快速決策和行動機制。否則一個項目論證幾個月,報批幾個月,等你真干的時候,市場的航船早就走遠了。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