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改變原有的渠道代理政策。這里又不得不說到合力、杭叉了。這二者沒有似上面幾家在返利、價格、廣告上大做文章,而是適當敞開了心門,將一部分原先的仰慕者放了進來,就取得了極大的效果。合力這種大量發展分銷商的模式,不但利用了渠道資源增加了自身的銷售量,而且同時利用品牌優勢壓榨了其他品牌對于渠道資源的爭奪。杭叉則是在幾年之前就加強了對渠道商的控制,據說是以控股的形式,來做大并控制渠道資源。因而,我們可以發現杭叉的代理商是幾乎挖不動的,一是因為他們巨大的利益來源,二是因為他們對渠道的控制。
我們從上面可以看出,每一種渠道模式都有其特異性,和不可模仿性。因為,這些渠道模式都是各廠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量身打造的,盲目的模仿和跟風只會帶來失敗而不是成功。
但是,正如我上文所說,任何渠道政策的制定都離不開“正面拉動”和“側面推動”的基礎。下面我們來詳述一下這兩個內容:
1、正面拉動即銷售價格和年終返利。
現在各個廠家的返利形式都已經脫離不了龍工模式的這種范疇了,所不同的只是價格高低、返利多少的問題了。有的廠家在拼命走低價,認為先占有市場是最主要的,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你拼命的犧牲了利潤也換不來市場熱情的擁抱,而以龍工為代表的已經亞成功的廠家,因為之前低價格的策略,現在在市場的價格再也賣不高。 因為,決定價格的不光是你的渠道政策和渠道商的心理預期、市場客戶群的認可度,最主要的還是新產品的開發。因為倘若廠家在市場的高認可度基礎上,能夠及時的進行產品的改型和升級換代才能重新給產品定位一個好價格,從而獲取高利潤,并再向縱深占有市場。
可見,價格政策不是隨意效仿的,這個關系到工廠的發展和生存盈利。
但是返利政策卻是刻意效仿的。一般廠家在返利政策制定上都是依據兩個數據:代理商的規模大小、代理商的年度簽約指標。
第一種返利政策叫:大代理商返利政策即鼓勵代理商做大做強做專一。典型的特征就是:書面協議簽訂的指標很高,領導看的很高興,仿佛豬肉已經吃進了肚子里。然后,給予的返利很高。結果是:到了年終,實現指標的代理商拿到了巨額返利,沒有完成指標的則是灰心失望。造成了代理商心中的不均衡性。但是這種政策對小代理商有很大的欺虐性,因為他們可拿的返利就少的可憐了,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
第二種:均衡性返利政策:很大程度的照顧了中小代理商的利益,降低了返利臺階和指標要求。但是給大代理商又帶來了不平衡性,因為這個版本相比以前他們的返利和積極性降低了,也就是他們如果要拿到去年的返利,必須要往更高的臺階邁進,同時又降低了他們拿到返利的臺階,造成了他們的懶惰性,降低了激情。
第三種:做文字文章的返利政策:有的廠家叫既要做婊子又要樹牌坊,就是這個意思。又想在返利上來誘惑代理商,同時又舍不得花錢,唯有在文字上做些文章,這種返利政策拿出去常讓代理商看得云里霧里,就是本廠業務員拿到手也要經過領導一番詳細講解和演示才能明白是怎么一個意思。這種政策拿到代理商那里,首先就引起了代理商的反感,覺得工廠在給他們下套。
一般的返利各個廠家都是統返,比如以20臺為臺階,返利是從1到20臺返利,做到40臺從1到40臺統返;而有的廠家鉆文字字眼,設計了這樣一套模式,做到20臺,從1到20臺返利;做到40臺,從20臺到40臺返利,前面不再累返。表面上看這很是照顧代理商了,其實這個協議就是狗屁,對于代理商根本沒有刺激性和誘惑力,因為即使代理商簽約40臺了,心理上也是朝著20臺奔,當他拿到第一筆返利后,就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或許轉移精力,或許繼續戰斗。而且這分臺階返利和統返的獎勵上并未給代理商增加多少實質性的返利金額。
我勸各個廠家,最好不要這么設計返利模式,弊大于利。
2、側面推動即費用支持和人員支持。
說到費用又是一個花錢的主,又是各個廠家高層的心頭病。這大把大把的錢花下去了吧,見到效果還好,要是見不到效果就打了水漂了,對不起老板和股東了。因此,銷售老總在制定費用支持時,都是再三權衡,再三思考。
第一種費用支持方式是:大代理商支持模式。這種模式是以過程為導向,注重表面效應,就是看哪些代理商簽約臺數多,或是銷售過程中叉車賣的多了,就大力支持,大幅度投放廣告,并派專人支持。這種模式原則是沒錯的,而且是各個廠家樂意見到的,從投入產出比上來說,也是成正比的。但也存在兩個弊端,那就是有的代理商夸了海口,吹了牛逼,公司將廣告投進去了,成效卻不明顯;而由于市場的差異性和特殊性,那些中小規模代理商們,卻得不到公司的廣告支持和人員支持,或者說費用支持受到了限制和降低,造成了他們內心的不滿情緒,從而也影響了他們的忠誠度和積極性。
第二種費用支持方式:靠數據說話。這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模式。就是費用支持并不是廠家事先投入的,而是代理商先行投入,然后根據你的簽約臺數和完成指標數,規定了一個數額,到了年底統一結算。這種模式表面看上去是很公平,多勞多得。但其隱性弊端卻很厲害,廠家將所有的投資風險和資金壓力都轉嫁到了代理商頭上。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有的地區競爭很激烈,又比如有些新開發的區域,都必須投入一定的廣告支持,來提高品牌知名度。假如這些投入全部由代理商先行投入,如果第一年代理商并未達到工廠的要求,那么這些投入也就自然打了水漂,而工廠呢一點損失沒有,代理商等于給工廠打了一年白工。如果是這樣,就必然會產生矛盾裂痕,代理商就會信心大損,忠誠度下降,對工廠不滿,轉而尋求其他合作伙伴。
第三種費用支持方式:就是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的方式。我認為這種方式是最合適的,就是廣告不事先投放,也不在年尾結算,而是在你銷售的過程中逐步發放。比如,以前我們曾執行過一個廣告投放政策,就是以銷售額的1%作為投放,你可以在第二年一次投放,也可以在第一年的銷售過程中逐步結算并投放。這樣就最大程度的刺激了代理商的積極性,叉車賣的多廣告費利用額就多,這是看得見摸的著,也是屬于他自己并可以利用的費用,但有規定這筆費用只能作為廣告投放而不能結算到代理商公司費用中。
人員支持這一塊,我覺得這是每個工廠都要注重的。市場猶如打仗,打仗的核心是要人,沒有人如何組建一支戰斗隊伍,如何與敵人廝殺?因此,不管代理商大小,都要根據情況合理的分配專人進行銷售支持。大的代理商固然需要專人支持,但是中小代理商更需要專人支持。根據二八原則,一般每個工廠中小代理商都占到80%左右,如果這80%的代理商如果沒有專人支持和公司政策的扶持,他們又怎么能成長為那20%中的大代理商呢?殊不知,那20%的大代理商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是別的廠家培養出來的。
因此,當我們理清了渠道政策制定的“正面拉動”和“側面推動”兩層關系后,明白了其利弊關系,我們就能以此為依據,制定出合理的渠道政策。
合理的渠道政策應當兼顧以下幾層關系:
1、大小代理商利益兼顧。
2、費用支持上,不要千篇一律,不要一刀切,而要區分市場側重點,根據不同市場的特性進行人員和費用支持。
3、制定返利政策,要注重合理性和獨特性,不要做表面文章,不要盲目跟風,要注重返利形式的多樣化和獎勵性,要在規避經濟風險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刺激代理商的積極性。
4、所有渠道政策都要以結果為主,以過程為輔,注重二者的結合和平衡。
現代企業的管理,對于渠道資源越來越重視,在當今市場競爭中,誰掌握渠道誰就掌握主動權,誰就占領市場高地。但是如何制定渠道政策,依然是每年擺在各個企業高層和決策者面前的一個難題,這需要高層對市場和對手有足夠的了解,需要高層有足夠的決心和氣魄,需要高層擁有足夠的智慧,來平衡各方面的關系,從而制定出適合自己工廠和代理商發展的渠道銷售政策。
渠道政策的制定,是一門看似簡單卻又復雜,看似淺顯卻又高深的一門學問。但是任其千變萬化都離不開一個方向,那就是:一切以市場為前提,一切以銷售為目標,一切以穩定和發展渠道商為基礎!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