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進口貨物的增加,特別是擴大內需市場政策的落實,企業需要做一下內部模式的調整和市場重視度的轉型。目前已經有部分物流企業開始意識到,中國國內市場也很大,也在積極的調整自己的經營結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一位美國經濟學家曾說:現代物流業是每個國家經濟增長的“黑大陸”,是降低成本的“最后邊界”。但我國卻仍在遭遇物流服務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
但在全球物流協會主席齊瑞安·瑞恩(Kieran F.Ring)眼中,隨著中國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政策的深入推進,中國物流行業也面臨諸多發展新機遇。就中國物流發展問題,齊瑞安·瑞恩日前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比較分析了中國物流與歐美物流,并對中國發展物流業給予了一些建議。
●內陸物流有待開拓
目前中國物流總費用占GDP的18%以上,是歐美國家的兩倍多,社會總物流成本較高、效率低。在齊瑞安·瑞恩看來,這一情況并沒有想像的那么糟糕。他指出,中國的物流業正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這只是一個階段性問題。
齊瑞安·瑞恩說:“中國目前物流狀態和物流成本的現狀,是一個國家在發展物流產業的必經階段,是中國不能跳過的一種現實的發展階段。”他同時指出,現在比較重要的一點,也是比較有意義的一點,就是從“十二五”規劃開始,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更重視進口貨物的發展,中國要打開國門,進出口并重地發展經濟。這對物流業是一個機遇,同時也是一個挑戰。
就目前中國物流與歐美物流行業發展的差距,齊瑞安·瑞恩介紹說,中國的海岸線物流發展是位于前列的。“在看待中國的物流業時,特別是成本偏高問題的時候需要分開看待和處理。中國的海域,就是沿海地區,特別是港口、碼頭、出口物流的發展,在全球上來說都是效率很高、費用很低的。但是因為中國大量制造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拉長了中國內部的物流線,也出現了更多、更復雜的物流成本問題。”中國作為經濟后發國家,在物流發展模式上和歐美區別在哪里?齊瑞安·瑞恩對記者說,在物流發展模式上,中國和歐洲、美國截然相反。中國是由沿海開始向內陸推進,意在使中國內陸物流系統和經濟發展起來;而歐美等國家相反,則是由內陸向沿海地區推進。目前來說,中國沿海地區物流做得非常不錯,但內陸地區還有眾多瓶頸。
他說,大家都從中國買出口產品。國外的消費者都在享受著中國海岸沿線物流成本較低、效率很高的優勢,所以買中國的產品都很便宜。但是中國內陸的消費者,在買進口產品的時候卻會遇到困難。因為內陸運輸的物流成本偏高,所以說國外的消費者正享受著中國沿海的高效物流,但中國國內消費者卻在受不完善的內陸物流的影響。
隨著中國制造業不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內陸物流需要及早整合發展。
●抓住商機扭轉局面
國內領先的物流企業與其他國家的跨國物流企業相比,無論是規模、品牌、贏利能力、國際市場份額,還是物流提供能力、服務創新能力、運作模式、供應鏈管理能力等,均有很大差距。而且,中國物流企業大部分還在國內運營,走出國門的物流企業屈指可數。對中國物流企業該如何“走出去”發展,齊瑞安·瑞恩指出:中國的物流企業如果想走出去的話,關鍵在于自身的發展。“首先,在國內一定要把物流先做好,做足功課。其次,還需要加強與國外先進物流企業間的相互學習,要對比學習,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可以發展的空間。”他提到,如目前國內有德國的DHL等公司,這些都是在國外很出名,而且運營很好的物流公司,可以多向他們學習。“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可以盡量多引進一些曾經在大型的國際化的物流公司任職過的管理人才,到中國的企業來幫助企業國際化的發展。”齊瑞安·瑞恩說。
目前,歐債危機沖擊中國外貿市場,影響著中國外貿物流。市場總體需求比較低,在需求減少的時候,供應就會出現問題。齊瑞安·瑞恩認為要扭轉這種局面:“隨著中國進口貨物的增加,特別是擴大內需市場政策的落實,企業可以更多的考慮中國港口間的物流運輸,來做一下內部模式的調整和市場重視度的轉型。目前已經有部分物流企業開始意識到,中國國內市場也很大,也在積極的調整自己的經營結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今后中國的船運公司會越來越多將自己的視角轉移到國內市場上來。”
●協同管理建設需加快
中國物流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集合體,這其中有眾多因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與世界銀行一項研究顯示,在不同國家物流效率排名中,中國位居第27名。齊瑞安·瑞恩認為,中國物流效率低主要是中國行政管理體系所致。以高速公路為例,中國高速公路95%是收費的,而美國只有8.8%的高速公路收費。高速公路收費使得貨物運輸車在收費路口要停下來走手續。這不僅降低物流效率,而且增加物流成本。對于中國的貨運企業來說,不僅要在不同路段的收費口停車繳費,還要支付高昂的過路費。“中國道路基礎建設設施已經成為一個怪物,在不斷吃掉自己在物流方面的效率。”齊瑞安·瑞恩在談及中國物流現狀時發出感概。
瑞恩還稱,中國整個物流系統缺乏互通互聯,貨物在分散體系中運輸。物流效率低下不僅影響國內消費能力,而且開始影響中國國內制造能力。
此外,目前中國物流業“多頭監管”的管理體制,也嚴重影響著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就此問題,齊瑞安·瑞恩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單純從“多頭管制”來看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主要是看這些管理機構他們是不是對物流行業有一個統一的正確的看法和認識。“不怕參與的人多,只要大家都是同心協力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每一個部門、每一政府機關或地方區域存在如我們常說的地方保護主義,都從各自利益著想來管理物流業,這對物流業發展是沒有幫助的。”
他表示,中國物流效率所受到的一些阻礙因素也是中國的行政體系造成的。中國已在積極改革當前管理模式,但效果并不明顯,這方面中國目前還是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謀合作順應全球化
“沒有物流業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便寸步難行。”是業界廣為流傳的一種觀點。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情況下,中國物流企業和歐美物流企業,需要攜手抱團。
齊瑞安·瑞恩分析認為,目前,社會處于一個價值鏈時代,物流和供應鏈的重要性超過了人們之前的估計。物流需要實現的兩個目標一是減少成本,二是增加銷售。在未來物流業的發展過程中,全球化是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全球化也進一步的推動了全球范圍內的流通系統。
現在世界范圍內廣泛認同“地球村”這個概念。齊瑞安·瑞恩提到,物流方面,港口是最成熟的古老的全球化的商業體系,可以考慮到怎樣把現在國內外港口間合作的最佳案例擴展到內陸,通過最佳案例的交換和學習,來共同探討更好的完成城市間、區域的運輸環節。
物流業是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只有物流業在發展十分有序的時候,才能給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相應的支撐。“我們需要進行合作,沒有任何一方單打獨斗就能夠做好物流。我們需要各個利益方參與其中,進一步提升物流的效率。我們需要來整合整個體系,我們還需要制定一個全面的物流發展的愿景。”齊瑞安·瑞恩還形象地比喻說:“物流實際上就像交響樂,而不是獨奏。”
齊瑞安·瑞恩認為全球化將是物流業越來越明顯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本土化的物流同樣重要。以大陸劃分的物流體系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行業的發展需要建立全新的體系將不同大洲的物流聯系起來,需要建立全球的價值鏈而不僅僅是分割化的地方物流鏈。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地方的物流將會越來越多的融入到全球物流體系中來。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