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成本更低服務更好
記者:作為一個長期研究運輸與物流的學者,你如何評價我省第三方物流業發展現狀?
張錦:第三方物流區別于賣方或買方自己自力承擔或提供的自理物流,是一種買賣雙方之外的第三個主體來專門從事物流服務的物流行業模式,它通過為買賣雙方提供專職社會化的物流服務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作用。省政府把抓好第三方物流作為發展我省現代物流的楔入點,可謂牽住了物流業的“牛鼻子”。第三方物流代表的是一種先進的社會物流模式與物流服務理念,發展第三方物流即是把傳統的自理物流向一種社會化、集約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物流方式轉變。我們現有的物流企業與DHL、UPS、OCL等國際著名的物流企業相比,無論從總量、規模還是服務質量上看還有很大差距。從服務市場的能力來看,我們本土的物流企業規模還比較小,功能比較少,市場的集聚度不高,比較分散;在服務品質上,能提供的主要還是中低檔的物流服務,以運輸和倉儲為主,能做供應鏈集成或有能力提供全球解決方案的幾乎沒有。四川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市場主體物流企業還比較弱小。
記者:比起傳統的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優越性具體體現在哪里?
張錦:它是一種成本比較低的物流運作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突破了一家一廠自組物流的局限,通過集約化運輸和倉儲,讓買賣雙方的共同成本降低,為企業創造價值。從服務上看,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是專業化的物流服務。例如,從事建材物流的就專攻建材產品的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做醫藥物流的就專攻醫藥產品的儲存、配送、運輸,做超市物流的就專攻超市配送。從促進核心競爭力上看,建立在專業服務基礎上的第三方物流還可以實現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推動制造產業的升級和更新,提高制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比如說汽車制造,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既要管市場,又要管生產、銷售、采購、倉儲、運輸,哪有時間和精力搞研發和創新呢?有了汽車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之后,制造企業可以把除研發、設計之外的所有非核心業務都委托給第三方,專心于主業,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正在釋放
記者:物流的發展是建立在交通建設基礎上的,阻礙四川發展第三方物流的交通瓶頸是否已經打破?
張錦:要發展現代物流,先要有一個發達的綜合交通網絡包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碼頭場站等;“十一五”期間我省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了較大突破,在“十二五”期間還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可以說當前大力發展我省第三方物流的物質條件與客觀需求,都已經具備。作為典型的內陸經濟,過去四川綜合交通體系和物流設施比較落后,買賣雙方在選擇流通服務的時候沒有多少選擇性,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一直釋放不足;但現在綜合交通逐漸走向發達,物流市場上的需求就都爆發出來了。第三方物流必將應運而興。
記者:未來五年我省工業強省的步伐還要加快,還將不斷承接國內外轉移來的各種產業。這對“十二五”期間我省物流產業的發展有怎樣的影響?
張錦:目前,我省的產業發展正處在國家產業西移的一個關鍵時期中。很多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外的行業巨頭在物色轉入地的時候都會考察當地的物流保障情況,從英特爾、聯想到富士康、仁寶,它們之所以會轉移到成都辦廠,除了看重本地的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們看到近年來成都物流條件、交通環境的改善可以滿足它們西遷之后的生產需求。產業西移對四川現代物流的發展提出了迫切和巨大的要求,一方面企業的原材料要進來,另一方面成品要出去;如果我們的物流條件跟不上,那么四川就失去了吸引這個產業和企業落戶的基本條件。所以,在未來,現代物流的發展所需要的通道、節點建設,以及園區、物流中心、場站等必要的硬件基礎設施都要保持一個動態的發展趨勢,以滿足建設工業強省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需要。
本土企業須創新,政府服務要給力
記者:機遇就在眼前,本土的物流企業如何才能站穩腳跟,發展壯大?
張錦:四川本土的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首先要創新要在物流服務的模式上創新,提高物流服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四川的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需要把信息化這個理念運用和融于物流的每個環節當中。二是要拓展服務。我們很多企業滿足于提供低端服務,如貨運、倉儲或一些貨運代理和配送,還應拓展流通加工、信息標簽、包裝監測乃至物流金融(如存貨質押)等業務。三是利用本土企業在地緣、文化上的相近優勢,為四川本地的特色產品、優勢產業提供針對性的物流服務。例如,四川盛產農產品,但我們在農產品流通中冷鏈服務跟不上,如果本土企業能夠做好冷鏈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大件監控等服務,就可以樹立起新的品牌和形象。
記者:作為物流產業發展的引導者、服務者,各級政府應該做些什么?
張錦:政府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有些事最好不要做。“有些事最好不要做”指的是政府不能取代市場,要科學推動;政府部門強行參加園區建設、過多干涉企業經營等都是不足取的。“很多事可以做”是指,首先各級政府應該制定出一個本地物流產業發展的明確目標,推動本地物流業與本地產業的“聯動雙贏”;二是政府要營造一個科學、和諧的物流發展環境。要自覺規范政府行為,杜絕阻礙物流企業發展的亂收費、亂罰款等。可以在物流園區規劃、土地審批、工商管理、稅費征收等方面向物流產業傾斜,繼續大力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制定第三方物流行業的準入標準上,既不能門檻奇高,也不能門檻過低。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