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作為物聯網的關鍵技術,給每一粒沙子都進行編碼的概念至今已經有近10年時間。然而在國內產業已趨近成熟的今天,RFID“國標”卻遲遲沒有跟上腳步。記者從第七屆中國射頻識別技術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獲悉,國內的RFID標準即將出臺。
其實,早在2004年有關RFID“國標”將出臺的消息就見諸報端,其后也曾傳出“難產”的消息。此次“國標”出臺會否又是一次“狼來了”?對此,中國RFID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冀京秋告訴記者,RFID“國標”預計在2、3個月內就將出臺,主要是對數據格式、通信協議以及基礎安全體系等一些基礎性標準進行統一規范。目前,RFID技術在進入到應用領域后,也可以由行業自己來制定一些應用標準,如危險品物流跟蹤、電子門票目前都已有規范的應用標準。
目前,全球已經存在多個RFID國際標準,我國是否還有必要有自己的標準?冀京秋認為,我國RFID技術和產業都已經有了一定水準和規模,必須要建立自己的標準。此外,考慮到信息安全的角度,使用別人的標準就等于讓別人可“讀取”到自己的物品信息,同時還要向別人交費。
當前RFID推廣應用中,面臨標準、成本、商業模式、安全性等熱門問題,成本問題則被認為是RFID推廣的“攔路虎”。對此,冀京秋表示,目前國內RFID產業鏈發展非常快,現在每一個標簽已經可以做到0.4元人民幣,而中國有每年生產60億個標簽的能力,可以滿足未來市場的應用。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