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加工配送中心是指將原材料進行加工,烹調,冷卻,制成主食、半成品、盒飯等產品,并通過計量、包裝、貼標、分揀、配送、實現面向終端的高效率加工與物流配送系統。
建立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有特色的主食產品,保證商品的品質、衛生標準的一致性;可以通過集中采購、生產、控制價格,提高商品附加值,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可以降低各終端的加工成本,減少庫存,降低損耗;還可以快速有效地應對各終端訂貨需求,實現多品種、小批量、高效率配送服務,降低物流成本。
生鮮加工配送中心規劃建設原則
1.符合食品加工相關設計規范。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既要符合HACCP管理體系的要求,又要符合產品QS相關要求。
2.按照功能進行嚴格分區。包括對各個區域進行嚴格的溫度分區、潔凈區與污染區嚴格區分、加工車間潔凈度保障體系的建立三方面。其中,加工車間應設入貨區、原料儲存區、加工區、成品包裝區、成品儲存出貨區,嚴格區分開。
3.平面布局應符合產品加工工藝。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平面布局應符合產品加工工藝,使人流、物流、氣流、廢棄物流順暢。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人員進入車間,進行一次,二次更衣,風淋,洗手,消毒,不可直接進入車間;
(2)操作人員直接到達各自的操作區域,避免清潔區與污染區人員動線相互交叉;
(3)避免污染物和非污染物的動線交叉;
(4)避免生、熟品之間的相互交叉;
(5)加大清潔區空氣壓力,防止污染區空氣向清潔區倒流;
(6)氣流從低溫向高溫區流動。
4.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除了應該堅持以上三原則外,還要嚴格按照工藝合理選擇加工設備、物流設備、制冷設備;嚴格按照節能的原則注重投資的合理性;注重環境衛生,防蟲防鼠;長遠規劃,分步實施。
生鮮加工配送中心規劃流程
設計一個成功的生鮮加工配送中心,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以保障項目的成功
1.充分的調研、論證通過細致的調研,確定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定位、功能、服務對象及其需求。
2.系統設計:生鮮加工配送中心是集加工、冷鏈、物流、信息為一體的綜合項目,要求規劃設計時能將四者融為一體。
3.系統設備集成:生鮮加工配送中心涉及加工設備、冷鏈設備、物流設備、管理軟件,集成商需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
4.科學的管理: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內部耗損的控制,新產品的開發,加工工藝水平的提高,人員的培訓、管理是項目成功的保障。
5.市場開拓: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從根本上講是為經營服務的,如果市場拓展不利,必造成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閑置。
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內容
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包括數據調研分析、配送中心定位、加工工藝流程設計、物流系統設計、冷鏈系統設計、平面布局規劃建設、信息系統規劃、建筑方案設計八個方面。
1.數據調研分析:包括現狀調研、需求分析。
(1)現狀調研:調研企業現有經營情況,包括經營范圍、規模;經營商品品種、數量;各經營業態對加工中心的未來需求、加工產品的特性;加工中心進出貨品種及數量;企業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人員配置、分工;配送頻率;周轉天數;物料搬運資料,配送據點與分布;揀選情況等數據信息,形成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2)需求分析:了解企業對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目標要求,包括品種、配送頻率、配送品種、配送對象數量;對衛生標準的要求、對保鮮度的要求;準確率、倉儲狀況、管理水平、人員投入、資金投入、倉儲資源使用水平等,形成企業需求說明書。
2.配送中心定位:包括產品定位、功能定位、配送模式定位。
(1)產品定位:表1基本列出了一般大型超市食品加工的產品分類,各超市可根據自己的優勢來選擇。
(2)功能定位:生鮮加工配送中心按功能劃分,可分為庫存型(DC)、中轉型(TC)、加工型(CK),表2為不同類型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功能定位。
(3)配送模式定位:這里,我們指的配送模式主要是配送頻率的確定,一般,配送次數和配送距離的關系是:配送半徑在30km之內,可以1天3配;配送半徑在30~60km之間,可以1天2配;配送半徑在60~90km之間,1天1配即可。
3.加工工藝流程設計包括加工工藝流程、加工設備選型。
(1)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產品加工工藝至關重要,加工工藝流程設計需要考慮以下六個要素:
①充分考慮加工產品的色香味形,確定產品的工藝配方;
②用集約化的生產方式實現產品的規模化生產;
③合理選擇加工工藝設備與人員配置;
④充分考慮加工產品的成本;
⑤保障加工產品的食品安全;
⑥合理的布局規劃與加工環境。
(2)關于加工設備選型,企業可以通過產品、工藝、規模、布局、公司的發展計劃來確定設備。
4.物流系統設計:包括物流量與物流工藝分析、物流設備選型。
(1)物流量與物流工藝分析:包括商品外包裝規格分析、零散商品擺放分析、儲位的確定、貨架的確定、商品ABC分類、送商品波動率分析(每月波動率及每天波動率)、進貨量的設定、出貨量的設定等方面。
其中,商品外包裝規格分析主要考慮搬運或保管的商品外包裝條件,既要了解常見的幾種商品包裝箱的尺寸,又要了解商品包裝箱的重量區分。
商品包裝箱的尺寸主要有以下幾種:
最大: W 480mm ×L 720mm × H 480mm;
最小: W 190mm ×L 230mm × H 100mm;
平均: W 280mm ×L 430mm × H 240mm。
商品包裝箱的承重量一般為
最重包裝箱重量:50kg;
最輕包裝箱重量:4.5kg;
包裝箱平均重量:15kg。
而對于零散商品,需裝入周轉箱與其他商品一起搬運,不能單獨搬運。所以要考慮搬運、儲存單品的包裝條件以及確定碼盤標準。
一般搬運、儲存單品包裝條件為:
平均入箱數:12單品/箱;
平均尺寸: W 106mm × L 235mm × H 120mm;
平均重量:1.6㎏。
碼盤標準的確定依據:
堆碼尺寸:1000 W×1200 D ×1650 H (含托盤高度);
托盤尺寸:1000 W×1200 D×150 H 單面使用樹脂托盤(歐式托盤);
貨重: 最多1000Kg、平均750Kg(含托盤重量);
托盤放箱數:平均 45箱/PL。
貨架的確定需要對運營進行綜合分析,包括:EIQ分析(E:訂單, I:品項, Q:訂貨量)、EQ分析、IQ分析;商品特性分析;訂單量分析(EQ),即單張訂單出貨數量分析;訂單品項數分析(EN),即單張訂單出貨品項數的分析;品項數量分析(IQ),即每單一品項出貨總數量的分析;品項受訂次數分析(IK),即每單一品項出貨次數的分析。
商品ABC分類以A類商品10%、B類商品20%、C類商品70%的占比原則進行配比。
(2)物流設備選型
存儲設備:包括貨架類的駛入式貨架和橫梁式貨架、托盤(又稱棧板,pallet)、周轉箱。
搬運裝卸設備:除了要配備前移式叉車、電動托盤搬運車、電動堆高叉車、手動托盤搬運車等設備外,還要包括,物流搬運設備原料、物流搬運設備半成品、物流搬運設備成品。
拆零分揀設備:包括無線手持終端RF、AP機站、工業條碼打印機。
5.冷鏈系統設計:包括作業標準設計,冷鏈設計,潔凈區設計,人、物流動線設計。
6.平面布局規劃建設:主要考慮因素包括入貨驗收,入貨,加工作業,計量、包裝、貼標,分揀作業(生鮮),分揀作業(日配),分揀作業(盒飯),裝入籠車,出貨。
7.信息系統規劃:主要功能模塊包括基礎資料、收貨管理、原料采購管理、送貨預約管理、現場車輛排隊流程、生產任務管理、加工作業管理、配送及配送車輛管理、客戶收貨管理、客戶退貨管理、供應退貨流程、盤點作業管理、考勤管理、監控管理、電子巡更管理、統計分析。概念性功能示意圖、細化工藝設備布局圖。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