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陷入了一種誤區:管理的核心就是狠抓監管!
看到倉庫中有遺落的貨品沒有上架,認定是員工不負責任的體現。開個會,把照片往投影儀里一放,批評某些人,罰一罰就可以了。
第二天看著整齊碼放的貨物,滿心歡喜的堅信自己的“管理”奏效了,在狠抓監管的路上堅定的走下去……
讓我們來看看平行世界里同時發生的事情:
小王今天格外的忙,本該他負責區域的貨品由于經銷商調貨需要的加大,貨物在源源不斷的涌入,內心希望著組長能安排幾位同事來幫下忙,但結果組長忙著另外的事情去了,暫時也聯系不上,同事也各自有手頭的工作,小王也不好要求他們過來幫忙,只好自己悶頭干起來。
剛把一批貨放到相應庫區,還沒來得及上架,這時又來了一批貨,小王急匆匆的過去搬貨,恰好倉庫經理過來視察工作,就發生了上面的那一幕…….
從暫時的結果看,事情得到了解決。但實際上員工心理已經落下了芥蒂,對未來的工作效率必定產生影響,效益上受損必定遠超暫時的得利。
中國有太多的管理者過于玩弄“術”而缺乏對自身能力培養的耐心,人人都在玩短平快,什么見效快就來什么而忽視了體系的建立。
上面的案例比比皆是,長久“狠抓監管”的倉庫效益在一般標準意義上可能還過得去,但從長遠來看難有大的發展。
上面的情況說過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應該怎樣設計一個高效運轉的倉儲體系。說是體系其實也是由倉庫各個細節所構成的。
該選什么樣的倉庫?
倉庫硬件的選擇,一定是要基于后期方便運營管理這個出發點,考慮產品的特性,以及,提卸貨的車輛類型。
在選擇倉庫時,首先會考慮是否有月臺。有月臺的我們稱之為“高臺庫”(,沒有月臺的我們稱之為“平面庫”。
對于配件倉庫,要選擇平面庫,因為管理主要是通過單元化的方式,所以,在裝卸車時,大部分是帶盤的形式,無需裝卸工單獨在車廂內碼放,叉車司機從庫內取出貨物后,直接裝車。、
而快銷品倉庫,因為貨品比較小,需要人工堆碼,運輸的車輛大部分是廂式貨車或者是高欄車,作業時,通常要開啟后門。那么,有了前面汽車配件產品的對比,你會發現,此種業務,高臺庫更適合。
所以,在倉庫選擇的初期就決定了后面的運營效率問題,如果這個階段選擇錯誤,將會給后期的 運營帶來很大的成本增加,等貨物全部入了倉,再想換倉庫就很難了。
穿梭式貨架系統是由貨架、臺車以及叉車組成的高密度儲存系統,這種高效率的儲存方式是為了提高倉庫空間的利用率,是一種全新的貨架類型。
相較于傳統貨架,穿梭式貨架帶來的效率提升是毋庸置疑的,僅從上下架方面看就比較明顯。
如果要取3盤同批次同SKU號貨物,如果是傳統貨架每個庫位放一盤貨物的話,可能要從3個不同的庫位上去取貨,這3個庫位甚至可能還在不同的區域!而穿梭式貨架可能僅需要一個排位,按順序將貨物取走即可。
另外,穿梭式貨架的深度選擇也是一個學問:不合理的設計可能會造成表面上看,計劃的存儲盤數很多,但實際的存儲卻很少,這就是典型的進深數設計大了,排位的滿載率低的情況。
如果是快消品行業的倉庫,建議可以考慮穿梭式貨架,當然最終還是要受成本制約方面的限制。
流程設計
提升作業流程效率是每一位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面對復雜的庫內情況,管理人員需要通過制定不同方面的流程制度來確保作業的規范性,并以此來提升作業效率。因為庫內作業的規范性意味著出錯率的降低,出錯率的降低勢必會提升倉儲作業的效率。
關于流程設計方面內容有很多,讀者可以查看往期我們關于流程方面的內容。
制度的設計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制度的最核心價值在于目的性,而這個目的性一定是管理方面所帶來的效益兼顧員工的利益。
從管理者角度來看,制定制度首要保障的是倉庫的高效運營,保證一定的經濟效益(如包裝破損率的下降,或是出庫錯誤率的下降等等。)
作為管理人員,你一定會明白庫管員每天在想些什么,他們最關注的點在哪里,哪些地方可能會是容易造成疏漏和懈怠的方面。
找到這些關鍵點,圍繞這些點來制定針對性的制度,既滿足他們的獎勵需求,同時又要嚴格懲罰他們疏漏和懈怠的方面,這些才會更大可能的拉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大家積極的投入到生產當中。
圍繞倉庫的流程,理解倉庫在供應鏈中所處的位置,制定相應的流程標準,制作員工工作手冊,嚴格執行,從而保證工作質量。
請注意!上述制度內容必須源自你從事過庫內作業工作的經驗,而非高大上的理論,如果公司需要你來制定相應的制度而你并未從事過相關的工作,請去請教相關的人員,不要閉門造車制定一套完全不接地氣的制度,那樣可能會影響了大家的工作士氣,造成不滿的情緒在員工中蔓延,最終受傷害的只能是公司自己。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