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作業規范”,就是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系統的操作規范進行作業,很多不必要的故障發生均源于作業的不規范,小的如托盤的碼垛,揀選的方式,RF的使用,甚至裝箱的次序等;大的錯誤數不勝數,如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托盤和箱子,強行在提升機入口處推動箱子,不按規范處理堆垛機的各種故障,數據輸入和數據維護錯誤等。很多作業人員都將糾錯的希望寄托在系統的監測上面,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因為系統的監測是為了保障系統不發生重大事故而設置的,有些人為的錯誤系統無法進行檢測,每一項小的事故即使沒有對系統造成傷害,但對于系統效率而言,其損失是不容忽視的。
越是自動化程度高的系統,一旦發生故障,其影響越大。提高效率的關鍵就是減少故障的發生,也就是說,要保證設備和系統的正常運行。而要達到這一點,就要求平時對設備和系統要進行完善的維護,不是等到系統發生故障才開始維護,另一方面,就是要有完善的應急措施,包括備份系統,備品備件準備等。越重要的系統,備份越重要。
此外,如何充分理解系統也很關鍵。如果把物流中心的業務分為若干個部分的話,如何使各部分發揮最大的效率,并保持各部分之間的銜接和平衡,也是考驗管理水平的難題。
一個擺在物流經理面前的事實是,隨著外部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業務不斷調整,物流中心如何適應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
物流中心建成后,在使用過程中,各種新的問題會不斷出現,對物流中心會提出新的需求。物流經理要能夠敏銳地洞察這些需求,并為之做好應對準備。物流中心本身應不斷進行完善以適應新的需求。很多企業對此無法接受,不肯花錢,其實是不理解事物發展的基本邏輯,萬物都不是靜止不變的,都是發展和變化的。
未來展望
不可否認,物流中心的規模變大是一種必然趨勢,但我個人并不認為一個物流中心的規模越大越好。這主要是基于效率而考慮的。適度規模的物流中心會達到最佳效率。
自動化技術方面,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物流會成為未來發展的基本趨勢,這是無法改變的。支撐起智能物流的兩個基石,一個是計算機(包括自動化技術),另一個則是互聯網。事實上,人工智能(AI)發展到今天,也越來越清晰地看到,正是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工智能現在的模樣。
管理方面,隨著智能物流系統的不斷升級以及在各領域的全面應用,未來的物流管理將會越來越簡單,人的作用會越來越弱化。就像人類發明了汽車和飛機,人的奔跑速度和耐力對于一個遠行者來說,已經變得并不十分的重要。
對于每一個企業來說,準確表達自己的所需,然后聽從專業人員的建議,是應對未來挑戰最有效可行的路徑,也是最簡單的辦法。
北京伍強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研究生畢業后于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院工作多年,歷任計算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物流工程部副主任,市場二處處長,副總工程師等職務。1999年獲教授級高工職稱,2002年受聘北京交通大學客座教授,2013年兼任北京物資學院人生導師。現任北京伍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擔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理事,中國物流標準化委員會管理與技術分會副主任,中國重機協會物流與倉儲裝備分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
主要研究方向: 起重運輸機械、物流機械產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有限元分析;2 物流中心與配送中心總體規劃;3 物流中心關鍵設備計算機優化;4 物流中心庫存管理系統(WMS)和控制系統(WCS)研究開發;5 物流中心動態仿真系統研究。
主要榮譽和著作論文: 獲原機械工業部優秀青年論文特等獎一次;2 獲原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3 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4 發表各類科技論文60多篇,參與編寫科技圖書3本(部)。5 在1991年提出“二次懲罰法”優化設計理論,并成功應用于離散型優化系統6 在2005年 提出建設“合適的”物流系統理論。7 在2008年提出評價物流系統先進性的12項指標。8 獲2013年度中國物流技術年度人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