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供應鏈本身是面對企業的,因此,城市和供應鏈結合完全是一種新生的事物,而在2017年之前,業內很少提到城市供應鏈的概念,如今供應鏈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此背景下,環球物流咨詢首席顧問黃堯笛從物流視角下的城市供應鏈,城市物流園區對接城市供應鏈,城市配送場景的演變,城市配送的未來場景等四個維度闡釋了物流視角下的城市供應鏈。
在他看來,城市配送實現了從“自由”到更“自由”,從“混亂”到“集中與分散”,從資源“閑置”到“合理調度”的場景演變,在未來則將呈現運作環境敏捷化、柔性化、協同化,城市管控民生、綠色、交通,用戶個性化、碎片化、高效,基礎環境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演講嘉賓:環球物流咨詢首席顧問黃堯笛
(本文根據4月21日由物流沙龍舉辦的“第四屆城市物流高峰論壇”現場錄音整理)
物流視角下的城市供應鏈
我用這個圖象可以解釋一下城市配送涉及到的要素,并且從城市和政府的角度講,因為城市供應鏈還是以政府的視角來看問題的,主要講政府的視角是怎么樣協助和幫助推動城市供應鏈發展的。
對于目標定位,供應鏈面臨的是企業的運作,有成本,有效率,有靈活性,有目標和指標。對于城市來講,怎么劃分?最后是以經濟性的指標作為核心的指標。
每一個城市的分類可能不一樣,這里面整體是以成都市的背景來看一看,在頂層的時候怎么做分類。一個是傳統的經濟,比如說家居、服裝,也包括汽車制造,這些都可以算是傳統型的產業;另一個是開放型的,比如說現在的跨境電商,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開放型的經濟形態;還有一個是新興產業,因為每個城市都提到了新經濟,當然每個城市對于新經濟的定義有區別,一個是高端的裝配制造,一個是新興的電子產業,還有一些共享經濟,都可以納入到新興產業的環節。我們定義好了頂層的幾個,從城市的經濟角度來講,定義了幾個目標之后,再往下看。
這里有兩類平臺,當然這個平臺不一定是實際的平臺,具體在平臺中怎么推動,要看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城市,甚至到每一個城市的企業特點,再看怎么樣推動。針對傳統新興產業,分別搭建三個平臺,對實體產業進行改造和升級。
另外有兩個支撐型的平臺,一個是供應鏈物流平臺,還有一個是供應鏈創新,每一個供應鏈的運作,除了虛擬交易之外,都是在實際的物流運作的前提下產生的。供應鏈物流平臺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核心。供應鏈創新平臺,因為現在城市供應鏈領域涉及到供應鏈金融,涉及到信息化、互聯網,這個需要創新,需要結合新的技術和手段。
再往下,從產業的企業目標,怎么樣通過城市的各個不同的樞紐中心,因為在國家也好,全球也好,都是一個節點,所以可以把核心城市定位為樞紐中心。怎么樣讓這樣的樞紐中心支撐產業的發展?
在供應鏈的定位里,有計劃、采購,制造,交付。同時回到物流的環節,采購物流、生產物流、招商物流、運行物流有這樣四個環節。在城市的供應鏈中也是這樣存在的。在定位的時候就定位四個中心,分別是采購、制造、分銷和物流供應鏈的數字中心。怎么樣和產業結合?傳統產業里面,供應鏈的過程和供應鏈的結構相對固定,他是需要用更加快速交付,定單的生產制造來面對客戶,獲取更多的市場。
這里第一個就是要做到敏捷化,來支撐傳統企業的需求。第二個是柔性化,現在我們提的新零售也好,智能制造也好,都提到了面向用戶的,以用戶為中心的供應鏈的全流程的再造。這里面就一定要強調柔性化,如果在企業的運作里面沒有柔性化的話,很有可能隨著沒有滿足客戶的要求,導致成本的增高,這樣企業是向下的方向。
這里就必須要回到柔性化,所以在城市供應連里面也需要通過柔性化的支撐來支撐產業的發展。全球化,支撐開放性的經濟產業形態。平臺化,不管是物流的網約車也好,還是其他的信息化平臺也好,他的核心還是在于物流資源的配置,怎么樣整合這些資源,所以平臺化可以幫助物流供應鏈的發展和支持。
城市物流園區對接城市供應連
下面的環節是關于物流實體園區的,因為成都的物流園區相對來說比較標準,同時規范的也比較早,做得也非常合理,所以我以成都的園區結構來看一看怎么樣在城市供應連里面,園區和供應鏈做更好的協同。
基本上每一個城市,當然城市的發展情況不一樣,都會有一定的物流園區的定位,這里面就可以看一下,一共分了幾塊:空港物流園和國際集裝箱的物流園基本上是面向開放經濟的,對于上面的產業,對接到開放型經濟的服務。另外的物流中心,他是和制造相關的,這個里面可以和傳統經濟和新經濟發展。另外一個物流園是以支撐新型的產業為主,可以直接對接到上面的新興產業的發展。
城市的物流園區既然做了分類和規劃,那么我們看看物流園區應該怎么改造和升級?一共有幾個方向:
首先要做到全流程的信息化,不管是企業還是平臺,都要基本上做到,但是有些信息化平臺是沒有對接的,信息化平臺之間也要相互對接,形成數字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區別,是通過數字化可以做更加理性的決策,所以第二個是數字化。
另外兩個,一個是采集到基礎的信息,另外一個是要通過智能算法,其他的技術手段來提升各種資源調度的效率和成本控制,這個是智能化和物聯網。
最后所有串聯起來之后,要做到協同化。協同化相對智能化的調度,與計劃,與采購,與制造,與物流的協同,最后是以可視化的方式,更加便利、快捷的管理和做一些表層的運用。
這樣就通過物流的規劃,城市物流的實體的規劃,來支撐產業基金的發展。
再往下,因為城市供應鏈還是以政府為主體的,下面就是政府如何構建和頒布一些政策。今年,成都市已經頒布了一些供應鏈的政策,政策大概可以分為資源、資金和機制的建立,來扶持和幫助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