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在變、用戶在變、同行在變、自己也要變。
來源:致快遞 ;作者:青雛;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賬號立場,僅供參考
3月1日快遞新規正式施行,其中“未經用戶同意簽收/投柜最高罰3萬”引發全民熱議,很多媒體爭相報道解讀不絕于耳,儼然將“消費者”和“快遞員”放到了對立面,只為博取更多流量關注。
其實新規不是一朝一夕制定出來的,“送貨上門”的前提則是需要用戶自行選擇,“最高罰3萬”也是要經過審核調查整改警告批評后情節嚴重的才會處罰,過度解讀大可不必,看清本質才最重要。
今天就讓我們從市場用戶、行業競對、自身發展的三大變化來看下快遞新規吧!
1
市場及用戶需求的變化
以市場為導向、客戶為中心,是當下不少頭部快遞企業的經營理念或核心價值觀。
要想看懂快遞新規,自然還是要先了解清楚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的變化,近三年以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對快遞的需求也在變化。
這里可看下DT研究院聯合京東快遞發布的《2023快遞幸福感報告》,其調研結果一目了然可作參考。
一是“消費者”和“快遞員”的關系:快遞小哥在消費者的心里重要性在提升,73.1%的人表示對快遞小哥更為理解,大部分人表示感謝和尊敬,僅有1.9%的人會吐槽、0.4%的人有過埋怨。
尤其體現在稱呼上的變化,從以前的“送快遞的”更愿意改為“快遞小哥”,有將近一半的人將快遞小哥視為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身邊人”,可見并非現在有些媒體營造的互為對立方。
二是“送上門”和“自個取”的占比:無論是三年前還是現在,送貨上門是最受歡迎的收貨方式,送到單元樓/送到小區門口/送上門占比61%,也有將近四成的人更愿意到網點/驛站/快遞柜/便利店自取。
雖然希望快遞“送上門”和“自個取”的比例大概是六四開,但消費者也是更希望快遞員在派送快遞之前能問詢自己的意見,想要把“收貨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被動做選擇。
三是“大城市”和“四五線”的偏好:不同城市其實對快遞的訴求也是不盡相同,比如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更看重派送能否送貨上門,因為生活節奏快,追求快遞的方便性及可選擇性上。
有高達52.9%生活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人希望靈活選擇快遞配送時間,預約時間段上門、夜間配送等額外的增值服務是最期待的服務,相對來說四五線城市則關注物品的安全及服務態度上。
了解了當下市場及用戶需求的變化,再來看快遞新規引發的熱議,就大概不會被輿論所引導。
比如3月1日當天某加盟快遞收到的一個收方投訴工單顯示:“我有一個快遞包裹沒有提前聯系我,就被放到驛站,要求郵政中心對該公司罰款3萬”,雖然大家都不是當事人,不了解具體投訴情況,充其量都是吃瓜群眾,但可以通過查詢走貨軌跡進行簡單分析。
該快件2月24日從合肥發往武漢,2月26日到達派件網點,2月27日顯示正在派送但電話不通,2月29日放至代收點但當天又從驛站取出,3月1日收方投訴派送不上門問題,3月2日顯示由前臺正常簽收。
地圖查詢得知收件地址為大型商場,派件時間均在工作日,正常來講應該不會出現送不掉又被投訴的情況,投訴又點名要郵政罰款3萬,可見該用戶或許受到近期媒體報道新規的影響較大,以至于又被當做典型在業內瘋傳被電話騷擾,得不償失啊!
2
格局及競爭對手的變化
言歸正傳,既然市場及部分用戶是有送貨上門的需求,那么也就會有對市場敏感的公司提前布局。
《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修訂,截至目前已經施行過三個版本,分別在2008年7月、2013年3月及現在的2024年3月,每次修訂都會結合多方意見,以便更適應行業的高速發展。
就像順豐速遞,送貨上門一直都是自己的“標配”服務,而且在2022年9月5日還進行了升級,在全國50個主要大中型核心城市推出“派件不上門、承諾必賠付”的服務,2023年3月30日又重申這項服務承諾,并將覆蓋范圍擴展至全國600個城市,未按標準送貨上門核實無誤可獲得5元寄件紅包。
之后菜鳥、京東、德邦、中通、申通也都相繼推出“送貨上門”保障服務,以致“內卷”至此。
2022年10月菜鳥速遞就提出強化送貨上門,菜鳥直送除了在全國300多個城市為天貓超市送貨上門外,大部分菜鳥保稅倉和天貓國際包裹也將送貨上門,其次供應鏈和驛站也將加大送貨上門力度,更是在2023年6月推出旗下自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承諾送貨上門、不上門必賠、夜間攬收等品質服務。
還有京東物流,自2007年自建以來送貨上門一直都是服務標準之一,2022年10月通過五級地址圍欄等智能技術,保障全國范圍內無差別送貨上門服務,又上線預約派送、驗證攬收兩項服務,可在7天內自由預約上門時間及預約晚間送貨上門,2023年10月再次將上門服務擴展到攬收環節,攬收、派件不上門承諾必賠付。
當然,提供送貨上門的也有加盟快遞,比如申通快遞,從2022年雙11推出送貨上門服務,2023年9月發布“申咚咚”按需派送產品,承諾100%按需上門派送,實現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商家可在全國100個城市選擇該服務,一度更是傳言內部要求30%的比例快件必須送貨上門,從而可以進行差異化競爭。
2023年6月中通快遞也將標快產品服務升級,在全國66個大中型城市推出“標快送貨上門、承諾不上必賠”的服務,2024年2月再次將標快升級為“中通好快”,服務能力覆蓋至全國大陸非鄉鎮區域,除了承諾送貨上門、不上必賠外,又新增準時送達、超時效必賠服務,存在不上門情況核實后賠付6元優惠劵。
這些都是各家在快遞新規正式施行之前做的服務升級,一方面說明送貨上門不再是直營快遞的“標配”服務,更是一塊代表著中高端市場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也暗示著行業的競爭在加劇,從卷價格到卷服務,從攬收到派送,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會成為打敗競爭對手的關鍵策略,誰還會不行動起來呢!
3
自身及系統科技的變化
市場用戶需求在變、競爭對手也在求變,當然自身也要不斷變化。
無論是主動求變還是被動接受,行業新規已然立在那里,快遞企業若有未經用戶同意代為確認收到快件,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拋扔快件、踩踏快件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最高可處罰3萬元。
如何更有效地應對行業新規帶來可能的影響呢?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系統或許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決定著未來自身應對市場變化及競爭的能力。
就拿這次新規討論最多的送貨上門來說吧,強大的系統及科技能力,從面向客戶、面向小哥、面向市場等多方面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具體來看下:
面向客戶:支持客戶自由選擇收貨方式,以順豐為例,目前用戶可以在APP或者小程序進行收件偏好的自主設置,支持選擇上門派件、派件到指定地點、派送到豐巢柜或服務點,工作日可選擇派件時間及周末節假日可設置不派送,以及可選擇派件前電聯或者無需電聯的溝通偏好,這些其實都要依賴于后臺系統,將客戶選擇推送至小哥。
面向小哥:智能客服及電聯減少工作量,以圓通為例,近年來大力推廣數字化末端管控,比如在派件環節,消費者接到智能客服的電話后可以自主選擇收貨方式,通過智能外呼在派送前自動觸發二次電聯,如均未接通則會以短信和微信信息的方式提醒客戶,根據客戶的需求選擇送貨上門或送到客戶指定地址,減少快遞員電聯的工作量。
面向市場:做好服務看是否有漲價空間,以抖音為例,早在2021年就聯合通達系快遞推出每單0.8元的送貨上門費用,該費用由商家支付,若快遞公司未按照承諾服務履約時,快遞公司將賠付商家每單5元,這就是抖音的“音尊達”,后面快手也聯合快遞推出“按需派送”服務,目的就是將快遞服務做到客戶滿意,提升客戶的物流體驗。
據致快遞了解,某頭部快遞企業在新規施行的當天,部分區域就對基礎報價做了上浮調整,比如將5kg以上快件浮動收費在原基礎上上浮0.2元/kg,部分流向3kg以上快件上浮0.05元/kg,此次調整不僅是總部對加盟商的上漲,也直接漲到了商家頭上。
根據某電商平臺商家提供的一份通知函顯示,自2024年3月1日開始,對1kg以內快件在原報價基礎上上漲0.15元/票,面單充值同步上調0.15元,可見無論是采取產品分層提服務或科技系統提效率,快遞價格戰已基本結束,有利于行業高質量發展。
消費者有送貨上門需求,競爭對手也在提前布局改善派件方式,各家也都在用自己的數字化系統及科技手段日益完善升級服務流程,快遞新規的實施也預示著行業再進一步升級轉型,媒體的報道引導雖短期內可能會引發爭議,但長期來看還是利好行業健康發展的。
4
寫在后面的話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市場在變、用戶在變、同行在變、自己也要變,一個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就要適應這種變化,安逸不是長久之計,變革才能長治久安,快遞行業亦是如此,大家覺得誰能最終在這場變化中脫穎而出呢!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