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企業都跨界做生意,但是很多人多數都是以失敗告終。疫情期間,很多人企業轉產口罩確實也有成功的經驗。三菱那句廣告詞“人民需要什么三菱就生產什么”在疫情期間收獲了不錯的反應。還有很多車企也選擇生產口罩,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隨著疫情的發酵,很多奢侈品品牌也開始轉產了。迪奧生產的洗手液,法拉利生產呼吸機,這是疫情下引發企業根據現在的大環境改變生產模式的契機。危機也是時機,很多企業都抓住了這次機會,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我國國內早在疫情前就有企業尋找新的發展方向,踏入全新的領域,不過多數以失敗告終。空調行業一直很看好汽車行業。美的、奧克斯也曾投資汽車行業,但是都是以失敗告終。格力女王董明珠也曾花費上百億元想在汽車的領域占據一席之位,但是最后上百億都打了水漂。
還有德邦物流公司自從2018年改名為德邦快遞之后,便開始走上轉型之路,不過德邦快遞的轉型之路并不成功。從2019年的成績單來看,德邦快遞整體上的收益并不是太理想。立志要做一線的德邦快遞已經排在快遞行業十名之外。順豐則穩坐快遞行業的第一把交椅。
順豐在這次疫情期間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9年順豐的年營收到達1121.93億元,同比增長23.37%。這是順豐第一次營收突破千億,這次營收也影響順豐的股價漲破5%。得益于電商的發展起來的順豐卻也有一個電商夢。
當時馬云因為電商的行業的迅速發展,快遞需求不斷增加。找到了順豐快遞想與它合作,但是由于發展的方向不同,王衛拒絕馬云的請求。其實早在十年前,王衛就有了要做電商的打算。
馬云進軍快遞行業成立菜鳥體系,有分別投資了圓通、中通和申通。阿里電商平臺的訂單多數是由菜鳥進行配送。王衛2107年退出菜鳥體系開始一個人打拼,同時還要面對馬云的“圍剿”,2019年取得破千億的營收成績實屬不易。
在快遞行業,即使面對馬云的“圍剿”仍然顯得游刃有余。但是進入電商行業的順豐顯然不是阿里巴巴的對手。順豐旗下的“順豐優選”生鮮業務發展并不順利,已經關閉了很多家門店,同時順豐也負債300億。這對于順豐的轉型之路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幸的順豐還有主業支持著,要不然不知道要面臨怎么樣的境地。
與阿里的不歡而散,順豐選擇了與唯品會進行合作。但是唯品會在阿里與京東的壓制下,能享受到市場空間非常狹小。王衛也曾經與拼多多的談過合作的事情,但是拼多多的用戶與順豐并不相同,兩家公司并沒有談好。
很多人都說順豐做電商并不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順豐的保守。對于電商行業處在一種小心嘗試、試水的態度,過于謹慎導致 錯失了很多機會。順豐的一個老員工這樣評價順豐進軍電商行業的行為:“這是順豐的一貫的特點,沒有做成不要緊,不行就換個方向小心嘗試,知道把一件事情最終做到成功為止。”
王衛選擇這種小心試錯、持續調整的方式沒有錯,也更穩妥一點。但是同時可能有因為不夠果斷而喪失一些機會。王衛用十年的時間試水電商,雖然沒有取得比較的收益,但是順豐的快遞業務在全國還是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
馬云曾經說過未來十年是新零售的時代,未來十年線上線下必須結合起來。順豐想要多元化的發展的無可厚非。但是這個十年過去之后,誰都不知道未來的發展新機遇在哪里。錯過這次發展的機會,下次又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抓住屬于順豐的機會呢?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